古巴世遺小鎮千里達 做牛仔穿梭七彩平房

文章日期:2017年02月21日

【明報專訊】人人都說,古巴快將改頭換面。2015年與美國復交,革命領袖卡斯特羅去年底逝世,領導人勞爾承諾明年退位,古巴的未來仍是未知數。旅人們與時間競賽,想趕在完全開放前窺看她的原貌。

中南部沿海小鎮千里達(Trinidad)的市長廣場(Plaza Mayor),便見證了近年變化——階梯上坐滿低頭族,人人都在這個指定Wi-Fi熱點上網,這是政府前年在公共場所開放網絡後才出現的奇景;但當放下手機,從紛擾的「現實」回到小鎮,古巴的面貌與氛圍仍舊是獨一無二的。

置身千里達,有時像回到過去。這裏曾是18至19世紀古巴甘蔗園與製糖重鎮,西班牙人當時在此廣建房屋,後來糖業式微,鬱葱山谷裏遺下唏噓歷史,伴隨鎮內色彩繽紛而風格統一的殖民建築,於1988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從此享負盛名。

昔日製糖重鎮 西班牙曾殖民

這個約七萬人的小鎮建城五百多年,是西班牙人在古巴第三個殖民城市。政府在上世紀中通過保育法案,不許民眾拆卸舊房,只許翻修和髹新油,因此小鎮仍保存百多年前的面貌,堪稱加勒比海地區最完整的殖民古蹟。街道上鋪滿鵝卵石,不時有繫着鈴鐺的馬車跑過;兩旁盡是七彩平房,檸檬黃、天藍、桃紅、粉綠,恍如鮮艷的調色盤。街巷縱橫交錯,多以歷史人物命名,如獨立戰爭領袖José Martí、1959年革命將領Camilo Cienfuegos、哲古華拉原名Ernesto……拿着地圖先上一堂歷史課。

市長廣場位於鎮的中心點,周邊是19世紀建的華美府邸和教堂,現在都成了博物館,展出家具、水晶與陶瓷古董。比起奢華建築,我更喜歡穿過地標鐘樓Convento de San Francisco,來到本地人聚居的Barrio Los Tres Cruces。走在社區,不難發現居民都愛打開家門,大人閒話家常,互通消息與物資;小孩嬉戲踏單車,對遊人露出腼腆笑容。繞到民居盡頭,只見一群戴着寬邊帽的男士騎馬而來,他們正是城北山谷裏的地道牛仔。

式微蔗園 見證戰火痕迹

山谷Valley de los Ingenios見證了蔗糖業近百多年的發展,與千里達城區一同登錄世遺。蔗糖,曾是古巴煙草以外最重要的經濟命脈,19世紀初千里達製糖業繁盛,擁有多達56個蔗園。為發展農業,當地大量引入黑奴,高峰期有逾萬苦工在蔗園日夜工作,寫下一頁苦力的傷心史。直到19世紀末經歷獨立戰爭,蔗園被戰火摧毁,製糖重心漸漸移到別省,現時只剩下小量甘蔗收成。遺下來的,還有廢棄煉糖廠、一座監督黑奴的高塔,以及昔日運輸甘蔗、今天用作觀光的蒸汽火車。

在牛仔帶領下,我們騎馬踏上顛簸泥路,看看這片昔日的蔗田長什麼模樣。放眼遠望,蔗田比想像中更荒蕪,一根根乾草豎立在黃土之上。牛仔嘆氣說,去年雨季雨水不足,農作收成不好,就連馬兒也沒有足夠飽肚的草,看起來沒精打采的。我們在一處樹林下馬,步行十多分鐘來到瀑布,可是同樣因乾旱,水流也不算澎湃,幸好綠野清幽秀美。現場還有個老伯彈奏結他唱歌,當他知道我來自香港,竟改歌詞把「Hong Kong」唱進民謠裏,古巴人的熱情好客,總予人無限驚喜。

酒吧跳舞乾杯 感受當地熱情

結束六小時騎馬旅程,回到熱鬧的市長廣場。千里達最有名的酒吧Casa de la Músíca,位處廣場旁的戶外階梯上,音樂從下午5時起無間斷響起。古巴傳統音樂「頌」(Cuban Son),將西班牙舞曲融合黑奴帶來的非洲敲擊與人聲元素,節奏澎湃奔放,亦是「民間拉丁舞」莎莎舞(Salsa)的根基。相對城市如哈瓦那及聖地牙哥,千里達民眾對音樂舞蹈更是加倍投入,恍如天生舞者,隨輕快音樂純熟地踏步轉圈,風騷地扭動腰與肩膀。這裏容不下觀眾與攝影師,無論男女老幼,一律被邀請落場跳舞!跳着跳着,朋友遞來老字號Havana Club的冧酒,淺淺呷一口,甘蔗甜香醇厚帶餘韻。這刻,我還是想當個自私的旅人,讓古巴停留,讓這個倒數中的沙漏靜止。

■旅遊錦囊

簽證﹕特區護照及BNO均須簽證,費用250港元,查詢﹕古巴領事館(2525 6320)

機票﹕乘加拿大航空前往古巴,經多倫多轉機,連等候時間約30小時。來回機票連稅及附加費,經濟客位7339港元起、豪華經濟客位11,819港元起(www.aircanada.com

匯率﹕分兩種貨幣,遊客主要使用CUC(約等於1歐元/8.3港元);部分食店、交通可使用本地Peso(1 CUC約兌25Peso);宜帶歐元到當地兌換

住宿﹕民宿(Casa particular)為主,可透過homestay.com預訂,旺季約23歐元(約190港元)一晚

網絡﹕購ETECSA上網卡於Wi-Fi熱點上網,每小時1.5CUC(約12港元)

協力﹕加拿大航空

文、圖:洪慧冰

編輯:高卓怡

travel@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