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人拍檔巧製有品點心

文章日期:2017年03月17日

【明報專訊】你還以為素食,就只有齋?

香港的素食版圖愈來愈多元化,已經不再局限於中式齋菜或西洋沙律。素手工點心和素火鍋也可以獨當一面,還有近年新科技「植物肉」,將食素變成潮事。

素,其實一啲都唔齋!

素點心,一直以來總是難以獨當一面。在傳統中式齋菜館,它只佔午市餐牌上的一部分,就算是點心專門店,選擇也相當有限。兩位八十後老闆Arthur及Mog,前者「素齡」有十六年,後者也有四年,他們希望本地的素食選擇可以更多元化,於是開設主打手工素點心的中菜館。

精選食材 帶出肉食質感

老闆之一的Mog,在大陸、台灣等地都設有素食餐廳,有實際經驗之餘,在採購食材方面亦有優勢,可買到自產地直送的食品,質素較好也較穩定。「我們餐廳所用的菇菌,是直接在大陸產地購入,如來自雲南的羊肚菌及松茸、貴州的竹笙、東北的榆耳等;而我們所用的原蔗黑糖,是向雲南小農購入,沒有添加香精,味道天然。」而素菜經常用上的豆腐、腐竹等,則由合伙人之一的豆品老字號珍香園供應。不關乎茹素積福的宗教原因,Mog只想用優質食材做出好菜。「發財也要立品,畢竟食物都是吃進肚子裏。」故此成本相對也較高。

除了老闆,點心主廚也是素食者,在點心範疇工作超過十年。三位「素人」以「帶出肉食質感」的理念去設計點心款式,不甘只是素包、素餃、齋腸粉一類,且用料全用上新鮮菜蔬、菇菌類,而非素肉。所以大家可以找到如用爽口菜菜脯作蝦肉替身的一品燒賣,換了榆耳的蒸粉果,用軟硬兩種豆乾扮成肥瘦豬肉的叉燒包。注重質感之餘,味道還是重要,畢竟素菜沒有葷食般重口味,所以食材分量相對增加,如上湯膽,落重黃耳、桂圓肉、花菇、紅腰豆等,熬上十小時而成。

粒粒紅米腸粉 即拉即製

醃料、醬汁也是自家製,用的是無添加化學成分的素醬料;簡單如鹽也取海鹽、岩鹽來調味。至於其他本是素食的蘿蔔絲酥、炸黑糖饅頭也不失色;又有新派一點的牛油果米紙卷、素芝士春卷。大家必吃的腸粉更比葷食更做多一點,除了白米腸粉,還有紅米腸粉,是混合白米漿和紅米漿而製成,即拉即製,蒸出來後呈天然的淡粉紅色,依稀有紅米碎,外皮則略厚。

目前在午市、茶市供應的點心約三十款,每月轉換款式,其中的自選點心套餐(配老火湯或飲品)很受歡迎,另有粥粉麵類、小菜,而晚市則有八款素點選擇,加上川式小菜,款式繁多,一樣可以刺激葷食人士的味覺神經。

■info

尚素

地址:觀塘駿業街56號中海日升中心1樓B舖

查詢:3188 3094

文:陸悅

圖:馮鍵凱、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王翠麗

food@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