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秋雯 俠女藝力暖山城

文章日期:2017年03月21日

【明報專訊】曹秋雯給人的感覺,是活潑時笑顏如花,在行走山區背着行囊時則安靜而酷酷的。她愛包着色調嫩麗的頭巾,衣服雖舊,但輕盈而富少數民族味,很有俠女feel,意想不到她卻有個土味外號,叫「秋雯婆婆」。她曾是香港時裝設計師和資深社工,如今放下一切,不是出家去也,而是更入世了,行走山區,在中國和尼泊爾開展社會服務,她熱愛藝術,因此也為山區帶來不一樣的山色。

服務長者多年,也以「婆婆」自居的曹秋雯,三月短留香港數天又回到尼泊爾和四川,發了WhatsApp來,送了記者兩張照片,一張是婆婆正在四川自貢市富順縣展開的「油牆假期」村畫項目,另一張是春天油菜花開田間的「四眼妹」——秋雯在四川收養的流浪狗。

《悠長假期》日劇浪漫地把失業失婚看成「神賜予的假期」;對於本身是基督徒的婆婆,構思「油牆假期」項目,也一樣浪漫,也是神賜予的假期。今年二至四月,她邀請了香港插畫師陳家儀,放假來到貧困的山區農村,穿梭山區小巷和水道,與村童繪畫九幅以仁愛、喜樂及和平等為主題的大型壁畫,秋雯婆婆總是笑語盈盈,她說﹕「這是我在四川創立的社企『IDLE花香藝術館』的項目。」這只是其中一個項目,還有陶藝和藝術村等,怎麼在貧困和偏遠的山區,不是扶貧和建房?「也有啊,雖然我們是一個協助青年創業的平台,但我們多線發展,有資助學生讀書,也有培訓孤兒及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扶助他們發展可持續的業務。」走進這個助人創業的花香社企,會看到少數民族手工藝產品,但都經過重新設計,營運收入再用作山區助學。

「因為我覺得生命的感悟,往往來自藝術與心靈的相遇,花香,可以讓人感到安慰,藝術可以傳遞溫情,使大家了解,相互關懷。」所以無論在中國還是尼泊爾,只要是婆婆開創的項目,都滲透了藝術的元素。

大病一年 學會犧牲與順服

「七十後」的婆婆,小時候的夢想是當時裝設計師!難怪她穿衣左披右搭,農村加城市look,穿得很好看;她說﹕「我中學畢業後在觀塘工業學校修讀時裝設計,曾在一間美國跨國公司設計晚裝。很好玩啊!但做了兩年,公司結業,我重新思考人生方向,想起我中學時一直參加的社區大使,它啟蒙了我對社工的熱情,就入讀理工大學的社工系了。」

每個少年成長都高傲,都曾經活在自己的世界,秋雯說大學時期她仍是一個生活只有自己的少女,開始思考別人,是二千年一場大病﹕「還有一年就大學畢業,我突然患了腰椎間盤骨突出症,患處關節疼痛,不能隨便走動,心身皆痛苦,初時是恐懼,後來是不忿氣,從不忿再到迷惘,病情熬了多月,一直沒好轉,我很絕望,我問自己﹕那麼痛苦地活着到底有什麼意義?」

不易熬過的一年,因着她的宗教信仰,相信在痛苦中保持信心,用愛來撫慰飽受創痛的心靈。「我的內心,慢慢從急躁轉化到平靜,最後到覺醒,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鍛煉身體。」一年過去,她竟康復過來,今天她說﹕「倘若沒有經歷與病魔的相遇,相信我依然是一個很自我的人,一直沉醉於自己的自我中。這次經歷,讓我對社工的專業有了新的體會──需要學習犧牲與順服,與服務受眾一起在風暴中同行,互相分享、互相扶持,我們的生命才能產生價值。」

四川開社企 父母賣樓支持

二○○○年,她為自己摘下天邊的許願星﹕「我要按照自己認為真善美的理想生活。未來希望離開香港這個繁華之地,我要前往山區教書,過自由簡樸的日子。」二○○○至二○一一年,她除了當社工外,還參加「無國界義工」工作,到過南亞大海嘯、汶川大地震及台灣水災等災區助災民重建心靈及生計。二○一一年,她決定辭工往山區去闖。

「當時我們一家算是有車有樓,生活安穩,但父母很支持我,願意把房子賣掉,把一部分錢給我。我的積蓄加上賣樓分到的錢約有三十萬,加上幾個朋友的支持,往四川成都開創社企。」吃素的她在過去六年過着簡樸的生活,社企發展的項目卻愈來愈多。這兩年她又跑到尼泊爾Chuchepati帳棚區,幫助帳篷婦女,其中一個項目,是縫製可循環再用的棉布衛生巾,因為當地有些家人會把來月經的女性趕出家門,認為她們不潔,而災區婦女亦無錢購買紙衛生巾﹕「很高興,我們在尼泊爾已成立了辦事處,項目為期三年,希望改善婦女健康、家人關係和自力更生。」

克服糞坑高原反應暈車浪

稱秋雯作婆婆,至今她仍是個小淘氣,記者訪問她時,她事事向好看,世間幾乎無壞人,連差勁的山區廁所(有時只是個糞坑),她克服下來,還笑說﹕「初時也擔心自己不適應,又擔心很快用光三十萬元,很幸運我都能夠克服過來,主要是朋友和父母幫助和支持,他們是人間天使。父母初時怕我孤獨,還給我寫信。」

不少人或感到山區義工很飄逸和瀟灑,秋雯回答說﹕「有不少人想來山區當義工,問我有什麼要適應?我會說,那要看每一個人的耐性和健康,好像花香藝術館資助讀書的四川富順縣孩子,入山路很顛簸,你要克服暈車浪的不適!」

進入青海地震災區玉樹支援,考驗就更大了!「在海拔四千米以上高原行走,雪域上要面臨的挑戰包括﹕路很難走,天氣很冷,我就長了凍瘡,高地露營,面對惡劣衛生環境以及高原反應等,每個方面出現問題的可能性都非常高。」

無論是秋雯女俠,還是秋雯婆婆,秋雯的人生金句都是﹕以藝術燃亮生命,用情感溫暖人心。她說很幸運,因為父母身體都健康,所以她可以到處為家。現時長居四川和尼泊爾,回港只為辦事和探望家人,她以生命最幸福的東西,作為訪問的結束﹕「我認為生命最幸福的是﹕在生的時候能將幸福傳遞給別人,臨終的時候把自己的快樂留給世界。」

■Profile

曹秋雯,七十後,香港註冊社工,曾服務長者多年,深得婆婆喜愛,外號「秋雯婆婆」;希望把累積的社工經驗,所學所想薪火相傳,帶給山區的人民。二○一一年到四川開創社會企業「IDLE花香藝術館」,希望建立青年創業平台,培訓孤兒及少數民族大學畢業生發展可持續的業務,設計少數民族手工藝特色產品,收入支援山區學生讀書。她的山區願望,如今已伸展至尼泊爾地震災區,未來三年將為在帳篷生活的婦女改善衛生及家庭問題。

文:一心

圖:受訪者提供

編輯:梁小玲

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非常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