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藝.評論﹕有心而具創見的精彩之作——讀黃維樑《文心雕龍︰體系與應用》

文章日期:2017年04月17日

【明報專訊】黃維樑教授著的《文心雕龍︰體系與應用》(香港:文思出版社,二○一六)是一本跟《文心雕龍》有關的學術專著,它有一個副題︰「讓雕龍成為飛龍」。正如書的題目所顯示,它有兩個重點︰一是《文心雕龍》的體系問題,另一則是如何可以應用到它的理論問題。全書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有中國特色文論體系的建構」;第二部分是「《文心雕龍》理論的現代意義」;第三部分是「《文心雕龍》理論應用於文學作品的實際批評」;第四部分是「餘論」。除這四部分之外,還有四部分之前的《自序》和「學術界對『黃維樑《文心雕龍》論著』的評論選錄」以及其後七篇的「附錄」和《後記》。對讀者了解著者的寫作意圖和中心內容都有相當大的幫助。

作為黃教授研究對象的《文心雕龍》,成書於一千五百多年前的齊朝和帝中興年間,作者是劉勰。全書均以駢文寫成,是我國古代一部偉大的文學批評理論專著,內容豐富,結構嚴密,構成了一個比較全面的理論體系,後人稱其為「體大慮周」之作,確是的論。他批評前人的文論「各照隅隙,鮮觀衢路」,其成就固可說前無古人,而後世也不易有哪本文論專著可以跟它相比。全書共有五十篇,分為上、下兩編:上編論述文學根柢和各種文學體類的源流演變,下編則為文學創作論以及知人論世、概論式的批評論;最後是統攝全書的序。

《文心雕龍》這本文學批評理論專著,在我國影響深遠,歷代都有文學家、學者的引述和研究,不過,還不算很顯著,到了清末之後,才引起更大的注意。特別是黃侃(季剛)先生上世紀二十年代在大學開講《文心雕龍》,研究《文心雕龍》的學者才多起來,而「《文心雕龍》學」(或簡稱「龍學」)亦終於成了一時的「顯學」。根據戚良德先生在其所著的《文心雕龍分類索引》一書統計,直至二○○五年的近百年來有關「《文心雕龍》學」的單篇論文有六千一百四十三條,專著有三百四十八條,西文論著有二十六條。雖然這個統計未算齊全,但即就這些數字來看,近當代有關《文心雕龍》的論述和研究分量相當豐富,稱之為「顯學」,實在適切、允當。

在港奠定《文心雕龍》研究基礎

在香港,黃教授早年入讀的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之時,《文心雕龍》已是中文系獨立的一科,其時任教的是潘重規教授。他在一九六二年於新亞書院翻印了其師兼岳丈黃侃先生的《文心雕龍札記》一書,該書以北平文化學社出版的書作底本,再參校武昌的排印講義合編而成,對當時修讀《文心雕龍》一科的學生影響頗大。恐怕黃教授亦是修讀過潘教授的課而奠下他對《文心雕龍》研究的基礎。

黃教授在大學時雖然主修中文,但副修卻是英文,所以他的中英文造詣都相當高。再加上他在中文大學畢業後便留學美國,在俄亥俄州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這跟他在中西文學研究的成就都有極大的關係。

黃教授的這本書,取名《文心雕龍︰體系與應用》,顧名思義,這本書的兩個重點,一是說明《文心雕龍》的體系;二是強調《文心雕龍》在應用方面的貢獻。就體系而言,他以《文心雕龍》的《情采》和《通變》為中心,引發出整本《文心雕龍》的理論體系。再以《文心雕龍》為基礎,建構有中國特色的文論體系,以及再進一步建立中西合璧具普世價值的文學理論體系。黃教授特別指出,現代西方的文學批評理論稱霸全球學術界,成為中華文學學術界「現代化」取經的對象。但西方的文學理論,特別是一些著名的文論家,卻鮮有引述中國的文學理論,對《文心雕龍》的理論就更加缺乏認識。事實上,在為數不多的西文有關《文心雕龍》著述中,作者大都是中國人或華裔學者,像首個把《文心雕龍》全書英譯的施友忠氏,其書於一九五三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其後一九八三年在香港中文大學以中英對照的方式出版。另外,黃兆傑等學者亦於一九九九年在香港大學出版英譯本《文心雕龍》。其他有關《文心雕龍》的學術論文亦莫不如是,屬於西方的作者比較少,既反映西方學者對中國文論的認知不足,也顯示出《文心雕龍》一直沒有受到他們應有的重視。

用《文心雕龍》理論析評《鑄情》、《大長今》

至於《文心雕龍》在應用上的貢獻,黃教授特別提到,一般人以為《文心雕龍》是古代文論,未必適用於現代,更未必能與西方的文論相合。但其實,《文心雕龍》的理論,既具現代意義,而在實際的文學批評理論上,也能應用於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例如黃教授從《鎔裁》篇論《離騷》的結構,用《知音》篇的「六觀法」來分析范仲淹詞《漁家傲》,析評余光中的散文《聽聽那冷雨》、白先勇的短篇小說《骨灰》等;再以《文心雕龍》的理論來評析韓劇《大長今》、論析莎翁名劇《鑄情》,並以《文心雕龍》來評論德國漢學家顧彬對中國文學作品的劣評。此外,亦談到趙翼《論詩》絕句和《文心雕龍》的相同相通處,莎翁友人班.姜森(Ben Jonson)在其所寫對莎翁頌詩中表現的論點,顯示中西文論的心同理同情同辭同的地方,從而論述中西詩學的異同比較。

基於以上的論述,黃教授認為《文心雕龍》不僅僅是一本古代文論的專著而已,而且它的理論有其體系性、普遍性、恆久性、實用性,既適用於評鑑古代的文學作品,也可應用於現代文學作品的批評,更足以與西方的文論交融。它既能跨越年代的限制,也能跨越地域的阻隔,因此,可以說它是跨越時空的;這也是黃教授為什麼把這本書的副題叫做「讓雕龍成為飛龍」的基本原因。另一方面,黃教授不但對西方文論缺乏中國文論的認知深致不滿,也對現代中國學者只懂向西方文論取經、只知一味崇洋趨新、數典忘祖極不以為然。他同意北大校長蔡元培的想法︰「一方面注意西方文明的輸入,一方面也應注意我國文明的輸出。」因而,讓雕龍飛向現代、飛向西方文論界,便應該是中國「龍學」學者不可旁貸的責任。

這本《文心雕龍︰體系與應用》雖然是黃教授眾多著作中第一本有關《文心雕龍》的專著,但其實早在一九八三年他已發表了一篇有關《文心雕龍》的英文論文,其後在一九八八年加以增訂,譯成中文論文,於廣州舉行的《文心雕龍》國際研討會中發表,題為《精雕龍與精工甕——劉勰和「新批評家」對結構的看法》(見上海書店《文心雕龍研究薈萃》),跟着還有《美國的〈文心雕龍〉翻譯與研究》等超過四十篇有關《文心雕龍》的論文發表,足證他一直都用心於這方面的論述和研究。他之這麼用心,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建構有中國特色的文學理論體系,並且竭力要將之傳揚開去,讓對中國文學理論缺乏了解的西方文論界,有全新的認識,有全新的體悟。這種識見,跟傳統研究《文心雕龍》的學者截然不同,可說是另闢蹊徑,別具意義。

文辭暢達具興味 內容富啟發

黃教授是著名的中西兼通的文論學者,也是出色的散文作家。所以,他這本《文心雕龍︰體系與應用》,雖然是本學術論著,但他寫來文辭清通暢達,絕無一般學術論文的乾枯與艱澀,讀來甚有興味。像書中的《請劉勰來評論顧彬》一文,黃教授以《文心雕龍》的理論來反駁德國漢學家顧彬對中國文學作品劣評之論,沒有訴諸民粹感情,也沒有刻意刁難的語句,而是以堅實的論據,抽絲剝繭,層層分析,指出顧氏的觀察不夠全面、觀點的諸多謬誤;而其出語幽默,讀來的確有一新耳目之感。相信顧氏閱後,當亦為之折服。可以說,這本書不但適合對《文心雕龍》研究有興趣的學者作參考之用,同時,也對中國文學批評、中西文論、比較文學學者深具參考價值。至於就廣大的文學愛好者來說,倘能慢慢細讀,則此書亦定能給予他們莫大的進益和啟發。

黃教授的這本《文心雕龍︰體系與應用》,是一本有心而具創見的精彩之作,很值得讀友諸君同心研讀,好好欣賞。《文心雕龍.知音》上說︰「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相信一眾「觀文者」,都能「披文以入情」,成為黃教授的「知音」。

(作者為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榮譽教授。)

●陳志誠

主編﹕潘耀明

編輯﹕張志豪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文化力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