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樂之鄉 大街小巷旋律飛揚 新疆趁墟 邂逅木卡姆歌舞

文章日期:2017年09月12日

【明報專訊】「十個莎車人,九個會跳麥西萊甫,八個會唱十二木卡姆。」

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似乎是少數民族的專利。不同的少數民族,因其文化衍生出各種音樂與舞蹈。活在天山腳下的維吾爾族,便有集音樂、歌舞、說唱於一體的「木卡姆」藝術。

王妃詩人 整理木卡姆

木卡姆,為阿拉伯語,意指規範、聚會,在現代維吾爾語中,意思為古典音樂。位於新疆西南邊陲的莎車縣,古稱葉爾羌汗國,當地傑出的維吾爾族音樂家、詩人阿曼尼莎汗對木卡姆進行系統的蒐集整理,因此,莎車縣也是十二木卡姆的故鄉。今日來到莎車縣,不單能參觀阿曼尼莎汗的紀念陵,也能觀賞維吾爾族人最原汁原味的十二木卡姆。

後來成為葉爾羌汗國王妃的阿曼尼莎汗(一五二六至一五六○年),自幼對音樂與詩歌文學興趣濃厚,並影響了原來就醉心於文化藝術的國王阿不都.熱西提汗,召集在喀什噶爾與葉爾羌一帶有名的維吾爾樂師、歌手和詩人,全面蒐集流傳在民間的木卡姆樂章。王妃更親手創作了《依西來提.安格孜木卡姆》。

到了清光緒年間(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喀什和莎車的藝術家有系統地整理當地流傳的木卡姆,形成十二個規模更龐大的音樂歌舞套曲,即《十二木卡姆》。說到木卡姆的內容,有哲人箴言、民間故事和地方傳說,更有艱苦的生命嘆息。歌曲體裁有敘詠歌、敘事歌;有合唱,又有獨唱;唱詞格律與押韻方式亦豐富多變。

列文化遺產 飛上太空

木卡姆可以說,與維吾爾人共生共存。走在大街小巷、茶館,都飄蕩着木卡姆的旋律。木卡姆還伴隨維吾爾人的誕生、成長、結婚,甚至死亡,是他們的生命樂章。

我有幸親耳聽過木卡姆的盛大表演,在莎車舉行的「十二木卡姆文化藝術節」上,來自該地區的三百名民間藝人演出團體和二百人的合唱團彈起熱瓦甫,打起手鼓,載歌載舞。群眾還身穿古典服裝,扮演十六世紀葉爾羌汗國國王阿不都.熱西提汗攜王妃阿曼尼莎汗出宮與民同樂,再現當時蒐集木卡姆的情况。在悠揚舞曲下,身穿民族服的維吾爾人,跳起歡快的麥西萊甫,人們沉醉於歌舞之中。而表演木卡姆的樂師鼓手們,完全投入,演出至高潮處,閉目沉醉至忘我狀態。就連歌者也沉醉其中,現場的震撼畢生難忘!

十二木卡姆二○○五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二○○七年成功發射升空的「嫦娥一號」,上載的三十一首樂曲中亦包括了「十二木卡姆選曲」。不過,令人擔心的是,有說年輕一輩的維吾爾族對木卡姆不感興趣,傳承問題令人擔憂,許多木卡姆橋段已不復演出。

其實,想欣賞木卡姆音樂,不用等藝術節,逢巴扎日(每周不定期的趕墟日)也有機會一聽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知多啲

木卡姆近三百首歌 可唱一日一夜

維吾爾木卡姆的十二個套曲為《拉克》、《且比亞特》、《木夏吾萊克》、《恰爾尕》、《潘爾尕》、《烏孜哈勒》、《艾且》、《烏夏克》、《巴雅提》、《納瓦》、《斯尕》、《依拉克》。《十二木卡姆》包含瓊乃額曼、達斯坦、麥西萊甫三大部分。「瓊乃額曼」意為大曲,由若干首敘詠歌曲、器樂曲和歌舞曲組成;「達斯坦」為敘事長詩,是一種說唱藝術形式,由一組敘事歌曲和器樂曲共同組成;「麥西萊甫」是自娛性歌舞為主的民眾性聚會,其中規模較大的就叫作麥西萊甫。每套含樂曲二十至三十首,十二套約三百首,每一套的演唱時間大致為一至兩小時,十二套共需二十多小時。木卡姆藝術分成刀郎木卡姆、和田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等流派。四地流行的十二木卡姆雖然同源,但結構模式、旋律風格、樂器使用等方面卻又各具特色。

■旅遊錦囊

旅遊季節:莎車的最佳旅遊季節為4至10月

機票:莎車葉爾羌機場今年7月開通,距離莎車縣25公里。南方航空烏魯木齊往莎車航班,單程票價約1630人民幣;亦可乘南方航空從烏魯木齊到喀什,單程票價約1300人民幣。喀什距離莎車200多公里,乘巴士約需3小時

查詢:www.csair.com(南方航空)

文、圖:黃松輝

編輯:林信君

travel@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