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舊好 無分貴賤 衣服耳筒重生說故事

文章日期:2017年10月07日

【明報專訊】撫心自問,一件價值不高的東西如果壞了,不合用了,你會毫不猶豫地丟掉嗎?現在的衣服雖則愈來愈便宜,即使不再合身,除了棄掉,其實還可以送人,或者與人交換;又例如幾十元的耳筒,如果壞了,也不用急放棄,可以試試找人修理。一個轉念之間,看似隨手可棄的東西也可重獲新生。而珍惜,也只不過是一個轉念。

漂衫漂故事扭轉舊衫歧見

談二手衫,你會想起什麼?除了代表「古著」潮流及價格便宜,對一般人來說,大概是可免則免的選擇。26歲的張綺恩(Kathy)曾在香港及台灣的市集擺賣二手衫,發現大家一般難以辨別新衣服和二手衫,只是一旦知道眼前的是二手衣服,都會緊張追問其來歷,以及特別仔細檢查衣服細節。

她和朋友鄭彩雲(Carey)、王道顯(Nixon)討論過這問題,他們都同意「速食時裝」(Fast Fashion)對現代消費模式有很大影響,人們已經養成不時購買新衣服的習慣,亦因新衣服變得愈來愈便宜,選擇二手衫的意欲就更低了。他們歸根究柢,認為根源是人們對二手衫的觀感差,決心扭轉其在大家心中的形象。

捐衫留身世買衫讀歷史

「衫言」是他們經多番構思後,在今年開設的Facebook專頁。作為一個二手衫交換的平台,他們收集二手衫的相片和資料時,最特別的是要求捐贈者回答一些與該件衣服有關的問題,包括「你怎樣得到這件衣服?」、「你最後一次穿上它是何時?」、「為什麼你最後選擇跟它告別?」。收集到的答案會跟衣服放在一起,在他們擺實體檔攤時一併展出,讓人們挑選二手衫時,可以順帶閱讀它的歷史,而非單憑外表衡量衣服的價值。

Nixon補充說﹕「捐贈者在回答那些問題時,也可以重新檢視一次自己與那件衣服的關係,以及自己的消費習慣,或者在反思過後,他們又會打消捐出的念頭。」

分享衣服故事免費換二手衫

他們今年7月第一次在香港「MaD創不同」年會擺市集,讓人放下一件衣服,或者分享一個與衣服有關的故事,來換走心儀的二手衫。短短三四小時內,他們成功換走了20件衣服,亦收集到不少故事。最特別的是曾有一個女孩輾轉收到了一條某人已逝母親的裙子,她亦對此特別珍惜。而一般來說,二手衫的捐贈者與接收者不會有任何聯繫,他們又忽發奇想﹕不如讓衣物的新舊主人見面,多點交流?於是,他們在收集衣服時,也讓舊主人選擇是否願意參加更多活動,他們暫定在11月舉辦第一次見面會,正在統計參加人數。

目標設自由定價衣櫃思忖「價值」

除了「漂衫」(捐出二手衫)和「以衫易衫」(用衣服或故事換走衣服),他們亦希望聯同二手衫買賣平台,為各種衣服設立標準的底價,讓大家了解一件衣服的製作成本。此外,他們的終極目標是在各區擺放社區衣櫃,讓人們自由定價,他們會在每件二手衫上附上原料、工序、運送等成本,讓大家懂得衡量每件衣服背後的真實價值。

他們希望能慢慢推廣交換二手衫的風氣,「我們想告訴大家,當你需要衣服時,除了購買,還有其他選擇」。透過了解一件衣服的故事,人們對二手衫的負面觀感亦可降低,因為一件曾穿過的衣服在洗淨後仍可光潔如新,而且還帶着上一個主人的珍惜和期許,簡單來說,就是可以明白到,二手衫不止是舊。

■衫言

查詢:http://www.facebook.com/murmuringfrcloset

自學修理耳筒辭職開檔減廢

對差不多每天都要長時間乘車的學生和上班族來說,耳筒是不可或缺物件之一。如果耳筒壞了,你會怎樣做?張漢華(Hercules)讀書時,每天在荃灣和柴灣之間穿梭,當時用的discman是解悶良伴,當他發現自己的耳筒壞了又無法送修,便決定自己動手。

Hercules從小愛砌模型,中學時在木工課學習過使用鑽、銼等工具,也懂得基本電子運作。他說,耳筒的結構很簡單,不外乎插頭和線,不難處理,而且互聯網上也有不少參考資料,「以前沒有現在這麼多影片可以參考,真的是『純文字』討論,最多只有一些極低像素的照片,但跟網友互相交流已能學到很多」。看了好些資料,Hercules膽粗粗把耳筒拆開,發現原來是連接插頭的引線斷了,他前前後後修了四五次,最後終於修好。

「自救」成功,他開始對修理耳筒迷上癮,樂於接收來自朋友的壞耳筒,把它們統統拆開,認識其結構之餘,也試着把它們修復。2006年,隨着手中修好的耳筒愈來愈多,他開始兼職替網友修理,象徵式收取幾十元。直至2012年,他一次在港鐵站等候交收時,被港鐵職員口頭警告,他便開始思考這份修理事業能如何轉型,「當時我的正職為環保顧問,正巧遇上事業停滯。我熱愛環境,但感覺這份工作無法保護它,或許替人修理耳筒,減少電子垃圾更有用。」就因為這樣,Hercules辭了職,在旺角開設了「小修小寶工作室」,客人耳筒壞了,可隨時尋上門。

客人帶孩子看修復學珍惜

他多年來修理過的耳筒不計其數,其中有耳筒發燒友的專業設備,也有手機、音樂播放器等隨機附送的便宜貨色。後者中,有很多主人都沒有因其價值不高而直接丟掉,只希望修理好。其中有個客人,一上來工作室就開門見山說﹕「我不想地球多一件垃圾,請盡量以不更換任何配件的情况下修好。」亦有人的耳筒被寵物咬斷成幾截,修復工夫其實十分繁複,包括多番的焊接,但他仍希望修好,別造成浪費;更試過有小朋友在發脾氣時,摔壞了自己聽電子故事書的耳筒,父母於是帶着小朋友一起上來,看着Hercules修理耳筒,教導孩子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物件。

耳筒愈舊愈靚聲

以為一般耳筒的音質個個差不多,Hercules卻說,其實耳筒會「愈用愈順」,因其配件會出現「熟化」的現象,即用得愈多就會配合得愈好,生出的聲音也會更順耳,人也會習慣聽同一個耳筒的聲音。反而全新的耳筒多因零件運作不成熟,聲音會顯得生硬。

常見壞因:壓壞扯斷插頭引線

而一般耳筒損壞的原因,都源自不當的使用方法。Hercules以自己見過的客人為例,男客人習慣把手機放進褲袋,如插着耳筒的話,他們坐下時又忘記把手機拿出來,便很容易會壓到插頭位置,令引線斷開;而女客人則多把插着耳筒的手機放進手袋裏,每次都以扯着耳筒線的方法拿出手機,此舉亦會令引線斷開。

很多東西用久了,就會漸漸變壞,而使用頻率極高的耳筒,一般壽命也不長。但Hercules的一個頭戴式耳筒竟然已用了30年,而背後原因也不過是一種小心翼翼的珍惜而已。

■小修小寶工作室

查詢:http://www.facebook.com/Hercules.Workshop

收納方法:耳筒繞圓形 放硬盒保平安

Hercules指,每次用完耳筒後,應用手掌虎口位夾着聽筒,在手掌繞幾圈,注意線與線不可重疊,最後把線圈小心退出來,聽筒放中間位置。他提醒,記得要把線繞成正圓形,才可避免擠壓到某些部分的電線,繞好後需把耳筒放在硬盒子中,這樣就可妥善保護到耳筒。(圖一)

文﹕段曉彤

圖﹕黃志東

編輯:林信君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FE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