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藝.特輯:舊體詩寫作教學新法

文章日期:2017年11月20日

【明報專訊】我多年前忝為人師,在大專院校教授舊體詩寫作。根據我有限的教學經驗,我認為初學寫舊體詩的人,有兩大障礙須要克服:第一個就是近體詩格律,第二個就是傳統詩歌所用的語言。

第一個障礙其實不難克服,學員首先要弄清楚「平上去入」四聲,然後認真閱讀王力的《詩詞格律》或其他講授舊體詩寫作的入門書,就應該可以懂得舊體詩的平仄格律。如果他們想更深入、更透澈了解詩律,可以閱讀王力的《漢語詩律學》;至於詩歌的韻腳用字,可以查看《增廣詩韻集成》、《詩韻合璧》、《佩文韻府》等工具書。因此只要學員肯花時間去翻閱有關書籍,寫作舊體詩的第一個障礙不難掃除。

至於傳統詩歌用語方面的障礙,並不容易解決。眾所周知,我國傳統詩歌之所以歷久不衰,能夠使不同年代的讀者愛不釋手,就是因為它們有豐富的內容、真摯的感情、美妙的技巧,以及令人百看不厭的典雅精練辭藻。寫作舊體詩的人,一定要多看、熟讀、甚至背誦古典詩文,否則很難有足夠的優雅詞語去表情達意。俗語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雖然說得有點誇張,卻不無道理。不過今天的年輕人,大都喜歡把空閒時間花在電子產品上,很少肯讀點唐詩宋詞,那些有興趣學習寫舊體詩的年輕人當然也不例外。這樣就使他們在嘗試執筆寫詩時,經常出現搜索枯腸也找不到適當的詞語來敍事述情或描寫景物的情況,久而久之,他們寫舊體詩的熱忱就會日漸減退,最後甚至對舊體詩敬而遠之。對於這個現象,我深感不安,因為懼怕舊體詩的寫作方法日漸式微,終於無法再傳承下去。我曾經冥思苦索,希望找到刺激年輕人寫作舊體詩的良方,結果偶然在誤打誤撞中勉強找到一個能夠提高舊體詩寫作興趣的方法——就是以廖恩燾的《嬉笑集》作教材。

廖恩燾(一八六四—一九五四)是民初外交家,曾任駐古巴公使館代辦使事、駐智利公使館代辦使事、駐巴拿馬公使、駐馬尼拉總領事等。抗戰勝利後居香港,直至一九五四年四月十三日以九十高齡謝世。他曾花三十餘年時間用粵方言詞語寫成大量七律。這些詩後來經過他挑選,編成粵語白話詩集《嬉笑集》。有一次我在講授「舊體詩作法」課程時,偶然吟誦了兩首《嬉笑集》裏的作品,結果學員反應十分熱烈,紛紛要求我多舉一些粵語白話詩的例子。我記得當時我所吟誦的第一首是《蘇武》:

麒麟犽犭乍後生哥,磨利張刀去講和。

狗屁檄文攻鼻辣,龍頭拐杖甩毛多。

既然飲奶都能飽,使乜吞冰得咁傻。

精仔亞陵唔識趣,偏偏提起個番婆。

西漢大臣蘇武在武帝天漢元年奉命出使匈奴,但因當時匈奴發生叛亂,涉及他的副手,所以蘇武被扣留。匈奴多方威逼引誘,蘇武卻不肯投降,後來被送到北海荒無人煙的地方牧羊。蘇武受盡磨難,卻始終拄着漢節,不肯臣服匈奴,歷時十九年方得返回漢朝。詩中所謂「龍頭拐杖甩毛多」,指蘇武在北海牧羊時,起居都拿着漢節,以致節上的氂牛尾都掉光了毛。「吞冰」指匈奴君主單于曾經把蘇武囚禁在一個大地窖裏,不供給任何飲食,蘇武唯有吞食雪團和氈毛止渴充飢。「精仔」一聯,指李陵在寫給蘇武的一封信中,提到蘇武返漢後,他那個留在匈奴的兒子身體很好,沒有疾病,請他不用掛念。這樣一來,就不禁令人想起蘇武曾娶匈奴女子(「番婆」)為妻,並且生了一個兒子,而在當時的人眼中,這件事似乎有損他寧死不降、堅守氣節的愛國形象。整首詩差不多每句都使用了地道粵方言詞語,例如:「麒麟犽犭乍 」、「攻鼻辣」、「甩毛」、「使乜」、「得咁傻」、「精仔」、「唔識趣」等,令人耳目一新。懂得粵語的人,讀到這種詩,大概都會莞爾而笑,難怪舊體詩創作班的學員聽到我吟誦《蘇武》後,情緒高漲,令課堂霎時間變得鬧哄哄。

後來我靈機一觸,就請學員以粵方言入詩,提交習作。這種類似「作詩百日通」的課程,我以前講授過多次,發覺大部分學員都很用心學習,可是每當我要求他們提交習作時,總是不太順利——學員不是申請「有限期」延期提交,就是申請「無限期」延期提交。但是這次要求學員用粵方言入詩的課程,學員提交習作的情況明顯不同。整個課程講授了差不多一半時,竟然有兩位學員提交了習作,而在課程結束前,每個學員最少提交了兩首七律。這些習作全部都夾雜着大量粵方言詞語,其中不少詞語的俚俗程度,青出於藍,遠勝廖恩燾的範例,但絕大部分習作都合乎近體詩格律。這個現象使我深深體會到,只要放膽去寫,幾乎任何人經過短時間訓練後,都可以寫出合律的「近體詩」。當然,學員大作中的用語,與我們見慣的唐詩用語,大相徑庭。為了使學員作品更接近傳統詩歌,我在課堂上和學員一起把習作中俚俗成分改寫。我以《蘇武》為範例,請學員提出意見,然後逐一討論。「麒麟犽犭乍 後生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式,我就要求學員共同尋找一些典雅詞語,組成聲調是「平平仄仄仄平平」的句子。我們首先討論的是「麒麟犽犭乍 」一詞。這個粵方言詞的意思大概是霸道,聲調是「平平仄仄」,學員所提出的優雅替代詞語包括「豪強霸道」、「豪情壯志」、「風流倜儻」、「孤高兀傲」等,而我也提出「英風猛氣」。「英風猛氣」是從李白《行行且遊獵篇》中「猛氣英風振沙磧」一句得來。「猛氣英風」的聲調是「仄仄平平」,由於這裏要求「平平仄仄」形式,所以要把詞語次序顛倒過來,成為「英風猛氣」。其次,我們討論了「後生哥」(「仄平平」)一詞,不消一會兒,學員一致贊成使用「少年郎」(「仄平平」)替代。就這樣,俚俗的「麒麟犽犭乍 後生哥」搖身一變,成為典雅的「猛氣英風少年郎」。我們依照這個方法,在嘻嘻哈哈聲中把學員習作一一進行「點俗成雅」工程,讓每位學員都有一二首足以登大雅之堂的作品。當然,學員都明白,如果要獨力寫作一般人心目中的傳統舊體詩,他們平時一定要多讀古人的優秀詩文,以便從中吸取養分。

作者簡介:(作者為香港珠海學院文學與社會科學院院長、教授,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名譽研究員。)

●鄧昭祺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文化力場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