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士創辦香港腕力協會 鄺梓文「拗手瓜」找到存在感

文章日期:2017年12月06日

【明報專訊】一雙「起𦟌」的手瓜,會引來男人的羨慕、女人的傾心。一手創立香港腕力協會、推動本地「拗手瓜」運動的鄺梓文,外形上最亮眼的當然是一雙大力士臂彎。他關注怎樣打造二頭肌、專業的拗手瓜比賽有哪些制度。在科大讀數學、夢想成為建築師的他,如數家珍的數字有世界上著名的摩天大廈的高度。還有一度令他糾結的智商IQ值……

在酒吧、餐廳甚至課室,只要有一張枱、兩個興之所至要較量一臂之力的他或她,也可以馬上展開一場比併。在外國名為arm wrestling,在台灣是「壓手霸」。在香港,許多人的拗手瓜經驗源於幾歲時與父親的角力,鄺梓文的記憶則始於中學時代。

拗手瓜在國際是專業運動

小學看着同學在陸運會賽道上壓線、贏獎牌,鄺梓文很羨慕,奈何就是遇不上能發揮潛能的運動。高中的小息和午飯時間,他開始跟同學和老師拗手瓜,這位「拗遍校園無敵手」的王者,透過網上搜尋的片段對這項玩意加深了認識,知道拗手瓜在外國是很專業的運動。「國際腕力協會的官方網站,羅列出十幾頁紙的比賽規則,由比賽枱的尺寸到裁判與上訴的制度等都清楚列明。在烏克蘭及哈薩克等國家,更有腕力學校。」鄺梓文解說着。

大學三年級時,鄺梓文成立香港腕力協會,早前帶隊出外參加比賽,隊員捧獎而回,他在臉書上報喜。「在廣州腕力公開賽中,我們共贏得三個獎項,其中奪得右手80公斤組別冠軍的阿宗,被另一位冠軍人馬評為『腕力界的明日之星』,我覺得很鼓舞!」如果時光倒流回到少年時,得獎、得到讚譽的不是自己,鄺梓文可能會耿耿於懷。

小時候的鄺梓文是科學發燒友,幼稚園年代的家毗鄰工廠,他會留意進出的貨車和機器的運作,回家畫圖記錄。他喜歡砌模型、看科研書、跟爸爸漫談外太空的種種,希望長大後成為科學家。他在科學方面的天分在初小時被發現,曾代表學校參加「香港科學青苗獎」,得到「科學基礎知識」個人一等獎。那年,媽媽帶他接受智商評估,當他得悉自己是資優兒童,他告訴自己:「我不是平凡人,走的也該是不凡的路。」他經常檢視自身的價值。

高小時代的他真的有點「不凡」,外形上是小胖,也是患有嚴重鼻敏感的「包雲吞」高手,社交上是任何時刻都希望將知識和想法與別人分享的科學迷。「當時的同學對科學都不感興趣,我每次講到這個話題,他們就會不耐煩。」跟很多腦袋轉數快的人一樣,鄺梓文說話有點像機械槍發射子彈,情景不難想像。

科學發燒友 輸遊戲輸掉自尊

鄺梓文以優異成績升上中學,老師認為中一的他已具有中四的生物知識,他的整體學業成績也一直在全級頭一二名位置。跟小學一樣,他熱中於談科學,卻繼續受到冷待。「那時大伙兒最喜歡打電玩,我本身也很貪玩,加入了這個行列。在高峰期,我可以打機打到兩天才洗澡一次,從早到晚,除了上廁所就是窩在房間裏。」

在電子遊戲的世界裏,他找到同伴,也偶爾得到勝利的滿足感。「那時流行一款網上遊戲SD高達,其中一種玩法是使用單刀格鬥技,我的戰績不錯,連續一個月沒有敗績。」但長勝將軍終有失手的一天。「我崩潰了,不停打自己。本來玩遊戲輸贏是小事,但我把自身所有的價值都押上,失敗了就連自信自尊都輸掉。」

電玩幾乎完全霸佔了心神,在課室上課的只是軀殼,靈魂長期缺席,鄺梓文看着自己的成績被同學從後趕上,失落的他卻有心無力,他形容自己只是浸泡在打機提供的「guilty happiness」中。

很「灰」的他升上中五,遇上指路明燈。「那年我班由副校長教數學,他甚少講課,只讓我們做練習。有些同學不喜歡這種操練,但我很受落,有些題目老師沒有教,我竟然也會做。」某天他忘記帶書,明明是小事,副校長卻要求見家長。「他不是要在父母面前指摘我,是要讓家長知道我的數學表現突出,希望我上課能保持專注,獲取更好的成績。」

鄺梓文經常強調存在感,數學科獲得副校長的肯定,增強了他的自信和應付高考的鬥心,他還暗暗為自己的DSE分數打了個預算。「結果我得了18分,我覺得這一定不是我的limit,老師建議我報副學士,但我不想逃避,我要好好面對這個公開試。」他決定重考DSE。這一次的成績提升至23分,可是他仍有遺憾。「第一次數學考到5分,第二次分數也一樣,沒有『星星』……」因此,後來即使考進科大數學系,要找補習兼職一點不困難,一直嚮往跟別人分享數學心得的鄺梓文卻堅持不賺這個錢。

他覺得自己不配,「你可以說我轉牛角尖!」對某些事情,他的確很執著。「數學對我來說是一個自我價值的肯定,但我對於數學並沒有像科學那樣的熱情,科大數學系高手雲集,哪怕再努力,我也不會有突出的表現。課程的進度很快,我實在無法好好享受學習的過程,但這一點對我在學習上又偏偏很重要。」

除了科學,鄺梓文自小對摩天大廈也很感興趣,訪問時,他一口氣講出香港、澳門、上海與迪拜摩天大廈的高度,準確度極高。大一的暑假,他報了土木工程的基礎課程,教授談到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鄺梓文興奮搶答:「是東京的概念設計,比富士山還要高的X-Seed摩天巨塔,高4000米。」Bingo!當下,教授與同學都很錯愕。

「由小學三年級到中六,整整十年,我在課堂上答問題時總是不受歡迎,有些老師還會以為我在搞事,我漸漸學會自動閉嘴坐下。但那一次沒有人叫我收聲,還得到教授的認同,心頭熱熱的,不就是當年科學給我的那份熾熱感嗎?」他開始萌生轉系的想法,「我喜歡建築系,因為它講求美學,可是科大沒有,土木工程系GPA又必須『爆四』,我曾為此努力過,但最高也只去到3字頭。」

認真做「傻事」 走獨特的路

土木工程比較着重實用性,並不是他那杯茶,輾轉查詢和研究,轉系的門還是沒有開,沮喪的學生面臨一次存在價值的危機。「那時,我常常坐在窗前,想到自己擁有比別人高的智商,即使不能活出不凡的人生,也起碼要走出一條獨特的路。」

在困局中,他有過一刻自毀的衝動,想從不知多少米的高處俯衝而下。幸好鄺梓文自小愛反思,理性的自己立時跑出來輔導脆弱不堪的自己,提醒他「生命冇Take 2」,才打消念頭。在迷惘的日子,有同學知道鄺梓文拗手瓜了得,就建議他在一個宿舍活動中加插拗手瓜環節。活動反應不俗,還接連辦了幾次。後來他創立了香港腕力協會,成立一年多後協會約有二十多名會員,有健身中心免費贊助練習場地,隊員在比賽中得獎,一切漸上軌道。新加坡腕力運動員盧威麟成為了鄺梓文的啟蒙,當這位前輩知道香港協會的發展,更反過來向他請教。

「很多人覺得這樣認真地拗手瓜很笨……」懷着熾熱夢想卻得不到認同,他聳聳壯碩的肩頭失笑,但經過多年的鍛煉,他變得強壯了,在大眾眼中的「傻事」上終於找到渴求以久的存在感。鄺梓文說,他未必是隊中最具實力的選手,卻願意成為推手,只要能引起部分人對腕力運動的興趣,他就會繼續努力下去。

■Profile

鄺梓文

香港科技大學數學系四年級生,創辦香港腕力協會,帶領團隊於第十四屆廣州腕力公開賽中取得獎項,協會為2017年「今生不做機械人夢想計劃」得獎團隊之一。

文﹕劉倩瑜

圖﹕劉焌陶、受訪者提供

編輯/陳淑安

美術/明報美術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Peopl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