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生活﹕畀竹一條生路 舊竹再造2.0

文章日期:2018年03月04日

【明報專訊】竹有什麼用途?大部分人只會想到竹筒飯和搭棚。每年年宵花市,常用竹來搭建攤檔,但年宵過後,隨即變成難以處理、回收率極低的垃圾,今年從年宵攤檔拆下來的舊竹就有49噸。「舊竹回收真係死路一條?」換物組織「JupYeah執嘢」創辦人Ren不相信舊竹只有堆填這一出路,開展了「舊竹製造Made of Bamboo」計劃,與多名設計師及組織合作,探索舊竹再造的可能。有人研究用舊竹做湯勺、家具、單車,甚至加入Hugelkultur農法之中,滋養土地與植物。這一場救竹運動更延展到社區,任何人也可申請領取舊竹,創造更多可能。

JupYeah執嘢

收集舊竹 讓人領養

以往年宵過後,竹棚棄在原地,舊竹絕大部分被送去堆填。Ren解釋:「搭棚用的竹,行內多數不會用超過三次,年宵時用的已是水尾,而且部分被裁短,所以搭棚公司不會回收重用。」早前她參加「綠色年宵」的簡介會,得知每年有大量竹被棄置,政府也擔心舊竹回收沒希望。「難道竹真的沒出路?別人覺得死路一條,我們就想證實是否這樣。」她問設計師及建築師朋友意見,大家也認為舊竹很有可塑性!「舊竹製造」計劃由執嘢、環境運動委員會與環保署合辦,在這一兩個月,將會舉辦一連串的工作坊和展覽,反映舊竹浪費問題之餘,以創意為舊竹發掘新出路,冀公眾日後也可以像現在救卡板一樣自發救竹。Ren說:「雖然這未必是最好的解決方法,但也是舊竹的其中一個出路。現在已有市民申請領取舊竹,較傳統的會用來做瓜棚,但也有市民研究用來做『篤篤』和單車。」

竹是自然界鋼材

在香港,即使建築物加入竹的元素,也多是裝飾而已,但外國不少設計師以竹作為建築結構。

竹竿看似經不起風吹雨打,但經火烤、清洗及煙熏等處理過程,質量可大為提升,不易耗損。越南著名設計師Vo Trong Nghia認為「竹是自然界的鋼材」。此外,竹比木生長速度快,有再生特性,因此近年成為受重視的綠色材料。

studio OFF建築設計

舊竹回歸土地 滋養種植

本港建築設計公司studio OFF近年亦研究竹的可塑性。搭棚用的竹重用次數有限,最後也會變成垃圾,如何延續它的生命,甚至最後回歸泥土,是他們的構思方向。他們的「舊竹製造」計劃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製作家俬,例如將舊竹綑在一起,切割成圓櫈;另一設計是製作長椅,椅子既是搖搖椅,也可作為大型玩具,在草地上滾動。

由於舊竹質素參差,若沒經特別處理,製成品未必能長久保存。studio OFF設計師尤沛賢(Andy)認為,「與其將竹家具棄置,何不將它們back to ground(重歸泥土)?邀請市民參與,將廢竹變回大自然一部分。」studio OFF社長葉新松(Eddy)解釋,「森林裏的枯樹、樹葉、動物糞便等覆蓋在泥土上,經年累月後,這些有機物變成養分,滋養植物,Hugelkultur農法模仿這種生態循環。將較大的枯木、廢竹等堆疊起來,上層覆蓋落葉、堆肥等,最後蓋上表土,然後種植。」枯木作基底,可幫助保存水分及提供養分,長時間的分解,有助維持微生物的活躍度。工作坊將邀請公眾參與Hugelkultur農法,在人工綠化地做試驗。

他們亦研究將質素較差的舊竹,透過低氧高溫的處理,將之變成「竹炭」,用於Hugelkultur農法中。「以打碎的竹炭,混合適當比例的肥料和綠肥,加入土壤後,助保存水分和養分。」

made in sample升級再造

「竹」夠 製 竹 枱

建築設計師不止用建築角度構想舊竹的可能,升級再造品牌「made in sample樣品製造」亦有一連串的計劃,希望舊竹回收能持續下去。頭炮的舊竹再造是製作數十張竹枱,於下月的書本義賣活動中使用。

made in sample創辦人薛文諾(Clive)說,「 將竹切割成不同長度及鑽孔,配合一些零件便能輕易組裝起來。」接駁竹竿有許多方法,made in sample合伙人羅治軒(Terry)舉例:「有法國設計師發明了膠樽Cutter,只要將膠樽底部裁去,放置在裁剪處,然後向外拉,膠樽便能變成一條長長的膠帶。有人用來做掃把的掃或當繩用,用來接駁兩截竹竿,並以熱風槍加熱,膠帶熱縮,接駁位置便更穩固。」

擬建資料庫 公開竹家具製法

年宵剩下大量舊竹,還未計日常搭棚剩下的,made in sample構思將竹家俬的製造方法公開,建構一個資料庫,方便市民做到大大小小的家具,「我們想向公眾帶出一個信息,竹也可融入生活中。」Clive說。

「舊竹再造」計劃

處理整合得宜 有效回收

今次「舊竹再造」計劃,將竹切割成2米,方便人領取及使用。但在今次計劃之後,市民如何取得舊竹?

made in sample不時回收有用物料,他們發現,要有效回收,回收物料的處理和整合很重要。Terry有感而發:「以回收布為例,有時捐贈者將大量布料放在一起,重量驚人,難以搬運。如果分成小袋擺放,搬運容易得多,亦節省運輸資源。」

Terry認為,如果有一個中間角色,整合及分類回收物料,對整個回收再造業很有幫助。「就如今次,我們做了一個竹家俬的template出來,市民將來如何取得舊竹?平日搭棚用的竹,誰人收集分類?這是要探討的問題,否則舊竹再造難以持續。」

●‧Back to Ground工作坊

studio OFF邀大家參與試驗Hugelkultur農法,一同把不能再用的舊竹Back to Ground。工作坊預計四月展開,日期及地點容後公布。

FB:Studio OFF-Architecture & Interiors

●‧生活「見竹」工作坊

竹除了用來搭棚,還有什麼用途?「綠想成真」舉辦的生活「見竹」工作坊,野外歷奇教練會教授以竹製作筆筒、風鈴及雨聲棒。

日期:

筆筒:3月17日

雨聲棒:4月21日

(風鈴工作坊滿額)

時間:早上11:00至下午1:00

或下午2:00至4:00

地點:綠在沙田

(沙田石門安平街10號)

報名:goo.gl/tKwwEg

●‧Books fo Love 10元義賣

活動推廣好書共享閱讀文化,早前市民捐贈的書籍,將以每本10元於太古坊ArtisTree義賣,籌得款項全數用作慈善用途。活動當日使用多種回收物料,包括年宵過後拆除的舊竹,made in sample將之組裝成書枱。

日期:4月12至15日

時間:中午12:00至晚上8:00

地點:鰂魚涌太古坊康橋大廈1樓

(ArtisTree)

FB:Books for Love

●‧領取舊竹

「舊竹製造」歡迎市民領取舊竹,用途與數量不限,每枝竹長約2米。

申請表格:goo.gl/La6Wte

FB:舊竹製造Made of Bamboo

文//李佩雯

圖//劉焌陶、李佩雯、受訪者提供、網上圖片

編輯//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