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物生活誌﹕捲起衫袖 「自修」不求人

文章日期:2018年03月18日

【明報專訊】東西壞了,自有其原因,可能是一剎那意外,也可以是日積月累勞損,說到底,和人或其他生物患病時一樣,人或動物染病我們會想盡辦法醫治,東西出毛病便因為是死物,不作他想就棄之而後快?

所謂病向淺中醫,物件損壞了,先快快找專家看看是否能修好本屬平常,奈何維修師傅相較起來不如醫生那麼普遍,其實有些小問題就如小病痛一樣,或許能找些自家方法治理好,甚至久病成醫,說不定遇過的問題多了,慢慢自學也能達到維修不求人的境界?

1/ 維修秘笈 睇台日歐美

書中自有的,不只黃金屋,在網絡世界還未出現時,市面上有不少工具書介紹一些生活用品的原理、構造或常見問題及維修方法,儼如各門各派武功秘笈。其中不能不提,是一系列由台灣徐氏文教基金會出版的書籍,在理工、科技類,甚至工藝美術等範疇無所不包,因其出版性質是台灣大專學生教科書或參考書,對象並非一般普羅大眾;雖然如此,部分有關基礎電工木工等知識的專題,實在可視為自學維修入門篇。除此之外,日本或歐美一直有不同東西的維修專用書出版,例如本專欄之前寫過的機械相機、鞋類、金繼、小提琴或電結他等樂器,都可找到圖文並茂參考資料,甚或產品說明書上已有提供維修的各項溫馨提示和保養方法,預防勝於治療嘛,如果不想產品出事後才悔不當初,使用任何物件前先好好閱讀說明書,了解正確操作方法和「dos and don'ts」,往往是我們容易忽略的一環。可惜隨着生產成本上漲,現在一些產品外殼或零件會以不能拆除的方式裝嵌,遇到這類設計,即使手上有着怎樣的秘笈也只能束手無策地投降了…

2/ 架生超市 必到鴨記

要自學維修,除了各類參考書籍,工具或相關物料絕對少不了。上回雖然介紹了共享工具的租借方式,但若真有心鑽研,如空間許可,購置些基本工具實有需要,只是在買全新的工具以外,二手物品或是不錯選擇,其中重點推薦的,當然是深水埗鴨寮街、旺角新填地街及廣東道一帶,因除了二手工具外,頗多店舖或檔口值得逛逛。無論是電子零件、開關按鈕、大小摩打、強弱彈弓等等,多若繁星的螺絲及五金配件更不在話下,難得是店舖多有別於一般五金舖,東西都羅列齊整,猶如超市般任顧客自己「唔啱揀到啱」,免卻不懂如何和店員溝通的尷尬情况之餘,普遍裝成小包小包的產品亦可減少東西買多了造成的浪費,加上尋寶般的過程很多時能引發靈感,或認識到新的零件和工具,難怪下班後或周末時,這些店舖都人頭湧湧。

3/ 手機睇片 線上交流

今時今日,學校壟斷教育或知識傳遞的情况早已不存在,因大眾接觸資訊的途徑已由文字、書本、電視、網絡,去到我們的手提電話了,開設頻道的門檻也早已下降到連專業攝錄器材也不一定需要,一部手機足以讓每人都可以是台長,五花八門有關學習的視頻簡直多到看不完;而且不少熱門頻道和觀眾之間的互動十分密切,看過片段後有任何不明白之處可即時提問。有趣的是,除了台主回覆,其他觀眾的回應多不乏卧虎藏龍之輩,你一言我一語過後,知識和技術得以交流,加上是種沒有地域限制的溝通,各師各法互相砥礪下,學習的視野比過往廣闊得多。不過看得多不代表就是專家,甚至拍片那人是否真材實料,也要參考其他相關資訊作點比較,畢竟維修步驟多少涉及一定程度風險,需要小心處理喔!

4/ 修物修我城

說到底,所謂「自學不求人」,意思不是要斷絕和別人溝通,也不是要每個人都懂維修便是最理想的生活狀態;相反,多主動去和擁有專門技術的師傅交流,積極和朋友在學習過程中討論,了解物件出了什麼問題的查究精神,在現時香港十分重要。從小到大,教育制度只訓練我們回答別人提出之問題,答中了既定答案便有分數,這種被動方式套用在現時或將來生活中還管用麼?東西或事情外表看來好端端沒什麼毛病,或許內裏早已腐爛侵蝕沒人察覺,去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境地時,丟棄了便乾手淨腳?無論是人際關係、社會問題、制度流弊……亟待維修的,從來不止於死物硬件,我城處處正百病叢生,維修,不是看看便算,是要挽起衣袖落手落腳地參與呢!

■本欄簡介

萬物皆有情,擁有非必然,與其亂丟棄,何不試維修?

■作者簡介

王天仁,中大藝術系畢業,以回收木卡板創作卡通動物雕塑十多年,近年多主持到校工作坊及以文字分享,最新挑戰是以臨街地舖經營複合藝文創意空間——合舍。

www.facebook.com/FormSocietyHK

文//王天仁

圖//王天仁、網上圖片

編輯//林信君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