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未未兄弟 藝術路同途殊歸

文章日期:2018年04月06日

【明報專訊】「我們關係還可以,可是方向不同。」艾軒說。說起艾軒你未必認識,艾未未就不一樣了。艾軒是他的同父異母哥哥,藝術之路大相逕庭,政治爭議分別蘊藏其中。艾軒愛畫西藏風景,是中國最叫座畫家之一。最近二人同期在香港辦展,齊看兩艾羈絆。

同期中環舉行展覽

「1973年我第一次由四川乘車幾百公里入西藏,顛顛簸簸,突然入了一個地方,天氣、環境、衣服、用具完全不同,草原顏色很強烈,非常震撼。我立即畫了很多素描草稿,然後請藏民來當寫生模特兒,畫着畫着不行,發覺必要走入他們生活裏。」今年70歲的艾軒共去了廿多次西藏,拍了上萬張照片為創作素材。

艾軒鍾愛寫實風格,畫中的藏民穿著傳統袍服趕牛羊,如幻似真。1970年代他的畫風擺脫蘇聯式寫實,在憂鬱中散發溫柔美態,西藏主題亦引起好奇,因而聲名大噪。畫中常出現一個小女孩,眼睛大大,閉起小嘴,為其創造的「角色」。

「我對政治沒有興趣。」艾軒說。你不去找政治,政治卻會來找你,艾軒創作生涯及家族故事總逃不過政治。爸爸為詩人艾青,1930年代遭國民黨逮捕入獄,到了文化大革命卻被指右派而受多番批鬥。當時艾軒被派下鄉勞動4年,他回想:「那時不准畫畫,每天要下田種水稻,不然會被抓。後來兩年周末可畫一畫,我們一行80人本是學藝術的,晚上點煤油燈輪流做model,令技巧功夫不要丟了。」

「文化大革命很糟糕,可是現在一直在進步呢。」此話可見,艾軒與艾未未想法截然不同。弟弟一直針對中國政制社會問題創作,2010年在倫敦當代藝術殿堂Tate Modern展出一億顆葵花籽陶瓷,包含諷刺毛澤東意味,邀請景德鎮工人手造陶瓷亦有「勞動」效果;更為人知曉的該是《我幹北京天安門》、《再幹北京天安門》等粗俗直白的攝影作品。

多年來媒體訪問,甚少提及兄弟間的微妙關係,艾軒說他們相處不多:「那時在北京四合院,他媽媽生了,我看着他只是個娃;再見已是30年後,在美國展覽他一臉鬍子的來了。未未聰明又有活力,有些作品做得不錯。他有自己的看法,我尊重他。」

未未「轉軚」關心歐洲難民

近年不論中外,不時有批評艾未未,指他重複中國政治元素,已流於紀念式低手處理,話題大於創意,阻礙觀眾認知現實實况。當然亦有異議,認為艾未未就是要話題;另有聲音指他社運路線改變了,2015年他獲還護照並抵達德國與家人團聚,接受訪問時被指幫京府「講好說話」。可是去年劉曉波病危時,艾未未在華盛頓仍遙遙呼應,展出170多名維權人士的樂高肖像作品。

艾未未新作「轉向」歐洲難民議題,他指在希臘島嶼首次見到難民從簡陋氣墊船爬下來,引起對人道支援的關注,去年完成難民紀錄片《人流》。本港展覽「駁議」正在展出裝置作品《行之道》(2016),同期悉尼雙年展展出更巨大、足足60米的充氣船作品。另外《罐柱》由6個青花大罐組成,上繪有難民故事圖案,呼應其打碎漢代陶罐之舊作。

兩兄弟,分別在中國及西方藝壇立足。道不同,上天總留了一點趣味。今次均為艾軒、艾未未分別在香港的第二次個展,同在中環舉行。艾軒回想起爸爸曾經到法國學畫兩年,之後專心寫詩,亦沒有怎樣教過他畫畫:「我也沒看過他一張畫,他留給我的,可能是藝術的DNA吧。」

■艾軒「靈魂如風.生命如雪」近作展

日期:即日起至4月28日

地點:中環雪廠街20號地下 季豐軒畫廊

查詢:www.kwaifunghin.com

■艾未未「駁議」展覽

日期:即日起至4月30日

地點:中環皇后大道中80號10樓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查詢:www.tangcontemporary.com

文:劉彤茵

圖:劉彤茵、季豐軒、當代唐人藝術中心

編輯:陳淑安

電郵:cul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文化力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