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愛又恨貝隆夫人 「哲古華拉」舞台相遇

文章日期:2018年04月13日

【明報專訊】"Frightened you'll slip away, You must love me."

You Must Love Me本來沒有出現在1978年原版音樂劇之中,到1996年被搬上電影銀幕,Andrew Lloyd Webber和Tim Rice才將這首歌寫進故事。阿根廷第一夫人伊娃.貝隆(Eva Perón,麥當娜飾)患上子宮頸癌,丈夫將她從輪椅抱起一刻,回憶片段進場︰如命運般的邂逅,歌女遇上上校,成就政治舞台上一對金童玉女,距離權力的頂峰只有一步之遙,忽爾癌魔來襲,鳳凰折翼倒下。

病榻上伊娃喃喃夢囈,想告訴門外黯然神傷的丈夫、獨裁者胡安‧貝隆(Juan Perón)︰You must love me。

後來歌曲大熱,You Must Love Me才被加入音樂劇,演唱的對象也不再只是胡安。病重的伊娃與胡安爭辯,胡安以健康為由,要撤回對她競選副總統的提名,眼見苦心經營半生的政治事業從指縫間溜走,伊娃害怕失去人民、阿根廷的愛,You Must Love Me,透露了這位一生傳奇的第一夫人更複雜的情感心聲。

上流社會鄙夷她 工人階級崇拜她

早前到新加坡採訪演出,才知道今次飾演伊娃的演員Emma Kingston,外公正是阿根廷人,而且「他正正經歷了貝隆夫人的時期」。伊娃.貝隆出生於1919年阿根廷一條貧窮鄉村,是一名農夫的私生女,長大後到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開始演藝生涯,其間搭上過不同的男人,包括帶她躍上枝頭的胡安,二人於1945年結婚,翌年胡安當選總統,伊娃成為第一夫人,上流社會鄙夷她的出身,工人階級卻崇拜她。

Emma說,伊娃對於外公一輩來說就如聖人一樣,每逢聖誕,也會收到第一夫人送來的雪糕及獎券,寒微的身世令她成為國內「無衫者」(descamisados)的精神領袖,於國內國外揮散着魅力的同時也發揮着政治影響力,1947年,她出訪歐洲,獲當時西班牙元首獨裁者佛朗哥、教宗庇護十二世、戴高樂等人接見,風頭一時無兩,不過卻耳聞英國國王喬治六世拒絕與她會面,伊娃唯有以身心疲倦為由取消行程回國︰「我外婆是英國人,60年代才搬到阿根廷居住,算是貝隆夫人時期之後,明確地便對她沒有多大感受。」

大篇幅呈現伊娃追逐權力

歷史對伊娃毁譽參半,有說她一方面表現出關懷窮苦弱勢,卻同時過着錦衣玉食的奢華生活,甚至被指虧空國庫,將搜刮回來的民脂民膏收藏在瑞士開設的離岸戶口。今次的《貝隆夫人》音樂劇根據1978年的經典版本重新製作,當年也用了頗大篇幅,在舞台上呈現伊娃追逐權力的一面,也有說指劇本的原型來自1952年出版的伊娃人物傳記The Woman with the Whip,內容處處批判這位獨裁者的另一半。

「我不認為音樂劇有必要為她鍍上聖人的外衣。」Emma為角色蒐集資料時,看過伊娃最好與最壞的一面︰「我相信她對於人民的愛是發自內心的,也的確想為自己出身自的低下階層爭取更好,但是不是代表她願意為此扳倒既得利益階層?政治上又未必可行。」伊娃去世時,Emma的祖父只有14歲,那一代的阿根廷人不好談論政治,卻視伊娃為國母︰「很難從他們口中聽到一句壞話,幾乎每個人也是她的支持者,但到底他們是由心而發地愛戴她,還是因時代背景而成為支持者,你往往無從得知。」

激昂旋律 隱藏空洞政治話語

也許救世主只需要帶來希望,不一定要帶來改變,像音樂劇的主題曲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激昂旋律背後的歌詞,隱藏蒼白空洞的政治話語。音樂總監Louis Zurnamer說,70年代製作這一齣音樂劇時,初代導演Harold Prince深深明白這一點︰「這是一篇政治演說,重情感而輕內容,她說了很多,卻什麼也沒有說過。」劇中,伊娃在陽台上面向人民這樣唱︰"There's nothing more I can think of to say to you. But all you have to do is look at me to know that every word is true."一身錦衣麗裳的伊娃,面對仍然活在水深火熱的人民,她必須在自我說服的同時,也說服她的支持者,繼續活在改變的假象之中。

假如有夢醒一刻,是整齣音樂劇的第一幕,以伊娃的葬禮作為倒敘開展。葬禮上,一個年輕人如警世的瘋子,在痛哭的群眾中獨唱反調︰"As soon as the smoke from the funeral clears, we're all gonna see, and how, she did nothing for years!"他是整個故事的說書人,是希臘悲劇裏的旁白(Greek Chorus),貫穿劇中每一個場口。

他的角色名字叫Che,意指「任何一人」,在劇中他是窮人大眾的化身,對伊娃生平的所作所為冷嘲熱諷,但又不僅是個普通路人︰軍人貝雷帽、鬍子和雪茄,甚至歌詞中處處細節均在暗示或明示他就是古巴革命英雄Che Guevara(哲古華拉)。

二人對照 圓舞曲式對唱掀高潮

飾演Che一角的澳洲演員Jonathan Roxmouth解釋,當年還未有音樂劇時,《貝隆夫人》不過是Andrew Lloyd Webber和Tim Rice製作的概念唱片,後來導演Harold Prince收到劇本草稿,政治敏感的他,認為Tim Rice歌詞中的Che,無疑就是Che Guevara,於是在音樂劇中讓他以古巴革命英雄的形象亮相︰「很多人不知道,哲古華拉本來是阿根廷人,甚至有些說法指,他們二人(哲古華拉和伊娃)曾經出現過在同一個酒會之上。」後來該設定在其他版本中被抽起,今次來港的版本重現1978年的經典,「哲古華拉」得以重現舞台。

歷史上,二人事迹的時間軸雖然不曾直接重疊,但將一個一登豪門忘掉初衷的民族偉人,和一個大業未竟的革命先驅並置在同一個場景上,生成意想不到的戲劇效果,Che痛恨伊娃的一切,同時又暗暗妒忌她的影響力,時不與我,恨不得早生10年,同時他又是照出伊娃陰暗面的一面鏡,是貝隆夫人對自己一生的懺悔。這種張力一直持續,直到音樂劇第二部分,水和油終於遇上,在Waltz for Eva and Che中的圓舞曲式對唱,成就整齣音樂劇的高潮。

■《貝隆夫人》

日期︰5月11日至 6月3日,6月5至10日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

查詢︰www.hkticketing.com.hk

文:梁仲禮

圖:Christiaan Kotze、Pat Bromilow-Downing

編輯:蔡曉彤

電郵:cul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文化力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