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發薯:圍爐與思想碰撞之間

文章日期:2018年04月13日

【明報專訊】近來無綫重播《刑事偵緝檔案》,相信又會繼《壹號皇庭》之後,勾起年輕觀眾連看幾輯的煲劇癮。縱然劇集重播後被翻舊帳,發現它是向日本推理小說「致敬」之作,但至少它也正正經經地鋪排疑案和查案的情節,不是近年以不同行業包裝的愛情三角錯劇集可比。今次重看,記得不少劇情,就能把注意力放在一些過往忽略的細節,從細微處看出製作團隊的用心。例如「片頭」中的每個鏡頭,都完美地配合主題曲《感情真相》的歌詞:「如人人敬仰的探長埋頭於檔案」,就剪接成兩位幹探查案毫無頭緒,苦惱得把頭擱在桌子上;「為夢內女子殺入戰場」一句,鏡頭由女主角輕托香腮連接至幹探持槍埋伏。製作團隊沒有隨便把零碎的片段「炒埋一碟」,只要細心觀看,就覺可堪玩味。九十年代是香港電視劇的黃金盛世,自有其道理。

近期着意提醒自己務必要收看的節目,還有港台的《五夜講場》。因為播映時間與習慣收看的有線晚間新聞重疊,所以我多是在港台網站重溫。這個以文史哲學討論掛帥的清談節目,膽敢放在晚上十一時播出,實在不得不佩服監製和製作團隊的膽識。事實上,近幾年清談節目已經出現氾濫的迹象,差不多每條頻道都有幾個,雖然話題不同,但形式相近,放在同一個時段互相廝殺爭取觀眾,話題和嘉賓表現至關重要。

學術帶進尋常百姓家

老實說,去年《五夜講場》首播時,我對某幾集小眾圍爐的討論很感冒。看着主持和嘉賓們喜孜孜地談論一些他們很感興趣的話題,我卻聽得一頭霧水。將學術帶進尋常百姓家是好,但如果在討論話題和主持表現上拿揑不準,就很容易反過來令觀眾卻步。所以,我對這一輯新增的科學和經濟之夜有很大的期待,很想看看主持們如何將這些課堂也難明的知識下放。截稿之前,看了首集《真係好科學》,幾位不同領域的科學家,討論宇宙是否有外星生物的話題。話題雖老,但看着專注微觀的微生物學家與專注宏觀的環境科學家「一個話題各自表述」,既清楚講解自己本科的立場,又互相請教其他專科對於同一個問題的科研發展,非但沒有圍爐的感覺,更令觀眾覺得這種思想碰撞的確有意思。

至於已經播出兩集的《學人講經濟》,雖然主持們努力以貼地的方式討論,例如以強積金解釋理性行為(也包括重提「經濟學家召妓」的是非),可惜暫時仍未能令我走出對大學必修課程「經濟學導論」的陰霾,一小時的節目,我看到下半段覺得有點吃力。的確,監製羅志華曾經向我提及,他對各主持的唯一要求就是「千萬不要教書」,而這全靠主持們的經驗和他們與嘉賓的互動。負責這個節目的都是在該領域的專家,卻多是做電視的新丁,他們對鏡頭生硬不自然以致未能投入(我也有點介意嘉賓們太拘謹或太隨意的坐姿),又或是反過來太過投入於討論,而忽視普羅觀眾的接收程度,都直接影響節目的可觀性。負責文史哲的主持,經過上一輯的洗禮,在這一輯都有明顯的進步。我期待新加入的團隊們也能盡快投入狀態,找到「深入淺出」的平衡點,因為在這個愈發膚淺和反智的社會氛圍,觀眾們的確需要更多輕輕鬆鬆又能啟迪智慧的節目。

文:梁慧思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文化力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