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導賞﹕老牌結他破產 非一日之寒

文章日期:2018年05月06日

【明報專訊】對於搖滾樂迷,美國結他品牌Gibson的名字就如結他界的鑄劍山莊,日前這間百年老店,因為財困宣布申請破產保護,消息震動中外老中青樂幾輩樂手。

有人嘆大江東去,年青一輩不再鍾情搖滾,轉投Hip-Hop或電子音樂的懷抱。本地樂隊Nowhere Boys主音結他手Kenneth Agnus卻有不同見解,他早年到過美國Musicians Institute(MI)修讀Guitar Craft Academy,深造製造及維修結他技術,MI另一分校位於美國田納西州納士維(Nashville),正正是Gibson的總部所在,回溯這家百年老店在過去跨越一世紀的興衰,他認為今次的的破產事件,並非一日之寒。

「其實今天真的很少人會買,因為實在貴得太緊要。」Kenneth說,今天一支同型號的Gibson電結仔,比起以前價錢翻了好幾倍﹕「比如我90年代買了一支Classic,一萬三千蚊左右,現在他們卻標價賣三四萬。」

拾音器誕生 電結他突圍

回到一個世紀之前,Gibson起家之際,剛好美國本土流行爵士樂,因此也造就了市場對電子結他的需求﹕「二三十年代的爵士樂手,他們的選擇都是Gibson,比如Charlie Christian,用的都是當時Gibson的空心結他。」由於傳統木結他的音量無法與鼓等樂器比併,因此衍生了「拾音器(Pick Up)」的發明,「拾音器」是一個以棒狀磁鐵為中心,在周圍纏繞數千轉銅線圈的裝置,安裝在電結他上,當樂手彈動琴弦,震動產生調變,改變線圈的磁通量,造成的信號會由電纜傳送到擴音機上發出聲響。

當時不少結他廠商也有研發「拾音器」,但由於由爵士結他樂手Charlie Christain設計的拾音器最早拿到專利,因此他使用的Gibson ES-150電結他,也往往被視為第一把電結他。

人手打造遇上名人效應樂手搶購

「到了50年代,便出現了Les Paul這個人,他和Gibson合作,製作出一個新Model,以他命名為Les Paul。」在芸芸結他型號中,Les Paul是一個傳奇。當年除了Les Paul本人外,還有Jimmy Page、Eric Clapton、Peter Green等人,拿着一支Les Paul在不同場合表演亮相﹕「大家覺得,嘩,原來拎親這支59年出產的Les Paul出來,個個都會紅,於是大家爭相搶購。」

當年Gisbon的結他全人手做,生產過程緩慢:「一年可能只能出產約數百支左右。」因此價錢相當昂貴,幾乎是當時不少美國人幾年的薪水,但一班樂手仍然為之瘋狂,除了名人效應外,還因為當時Gibson發明了一個叫「Humbucker」的裝置。

發明新拾音器 踏進黃金年代

「拾音器」令到結他可以在一堆樂器中突圍而出,但同時卻產生了經由單線圈磁性造成「噪音(noise)」的問題﹕「一插了擴音器後,如果開大的話,便會有noise;於是當時有一個叫Seth Lover的人,便研發了一個叫『humbucker』的Pickup出來。」

所謂Humbucker,其實就是一個雙線圈的拾音器,它可以抵消單線圈所造成的噪音﹕「加上以前單一隻時,聲音會相對薄一點,現在打孖上便厚得多。」1957年Gibson出產了裝着這項發明的Les Paul,並在拾音器後貼上「Patent Applied For(專利申請中)」字眼,因此後來這個時期出產的結他也會被簡稱為「P.A.F.」年代,而乘着Rock 'n' Roll的浪潮,「P.A.F.」也成為了Gibson黃金年代的代名詞。

80年代設計做工落伍

「但很快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已經變成水尾,因為搖滾已經很少人彈,大家開始轉聽Dance Music,加上當時興起Speed Metal,追求『速彈』,如果支柄太厚的話,會很難彈。」偏偏Gibson的電結他柄卻出名是「壘球捧」般厚,Kenneth說,80年代的Gibson被市場唾棄,設計落伍,而且做工也差﹕「成支好重,有時候我坐着彈,彈耐了大髀也會痛。不知道是不是他們開始無心機?無挑選一些輕身的靚木出來,所以整個80年代的Gibson是不太值錢,沒有什麼人追捧。」

誤會帶來高峰 結他價再飆

但一個誤會,卻為Gibson迎來了第二次高峰。1987年,美國樂隊Guns N' Roses正在錄製大碟Appetite for Destruction途中,結他手Slash的電結他屢屢走音,於是他便借了錄音室一位工程人員的一支Les Paul來彈﹕「錄了成隻碟,發現,嘩,好正。」該碟後來紅遍全球,連帶Slash手上這一支Les Paul﹕「於是全世界的人又用番Gibson。」

「但其實這支Les Paul並不Gibson的原廠出品,它是一個Luthier(弦樂器製作師)仿照Les Paul的外型,自行用靚材料砌出來的仿製品,後來輾轉賣給了這位工程人員。」無論如何,一個誤會,再度令Gibson這個品牌聲名大噪,以至它出產的結他售價接年飈升,也間接為今天的局面埋下伏線﹕「簡直是每年修訂的定價都在挑戰人類底線,由2000年開始已經是這樣。」現有的型號升價不斷,近年重推經典年份的復刻型號更是海鮮價﹕「終於加到貴過從前vintage的價錢時,大家便不再買了,因為明顯是新不如舊。」

電路板不再手做 靈魂木頭被禁埋伏線

以電結他內部的線路為例,從前的Gibson是用全人手焊接,近年已經轉為插入一塊預先組製的電路板(PCB),不少樂迷也相當抗拒﹕「因為塊板好薄,沒有厚度,信號經過時出來的聲音很不自然,頓時不夠立體。」加上做工愈來愈差,新推出的型號外形又古靈精怪,而木結他的靈魂,原材料木頭,因為各種稀有木材逐漸被禁售,令Gibson近年的經營環境雪上加霜。

Kenneth認為,Gibson今天的困局,或多或少是公司自己一手造成,事實上以香港為例,近年對於樂器、尤其是二手Gibson結他的需求相當熾熱﹕「因為現在香港人也愈來愈聰明,知道新結他和70年代的是無可比擬。」他說從前香港只有信和「南國」一家二手結他店,今天類似的舖頭卻愈開愈多﹕「而且很集中,譬如行去佐敦已經有3間,加上資訊發達了,很多人也會懂得到日本入貨,香港人今天其實是好捨得買貴的結他,不會手軟,以前萬幾蚊也要儲好耐才捨得買,今天卻是每隔3個月便買一支兩三萬元的。」

「我覺得是很蓬勃的。」像他這個小小的結他維修工作室,二三百呎的空間,設在山旮旯的粉嶺圍村之內﹕「我這裏自從有instagram,已經有1000人以上來過。」

靚木被禁 好音色不復見

電結他的「Tone Wood」,又稱「面板」,像寶劍的劍刃,至為重要﹕「如果我彈幾大或幾細力,或者用塊『Pick』的不同角度去彈,按理一支結他是可以表達出來的;愈靚的木頭便表達得愈好。」

最優質的木頭要數巴西玫瑰木(Brazilian Rosewoord),自1992年被加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起禁售,次一等的印度玫瑰木近年也被列入名單之中,Gibson之類的樂器製造商自然大受打擊。

螺絲絕版 回不去的50年代

為何五六十年代的Gibson結他如此經典?原來「Humbucker」上的小小一粒螺絲,已經可以定調出一支結他的好壞﹕「整支結他個tone會完全不同。今天當年大部分的工廠已經不在了,我們也無法知道當年螺絲的成分有些什麼。」今天一對50年代的經典「Humbucker」,售價可達四萬港元。

衍生品牌Heritage

八十年代,Gibson打算將廠房由美國的Kalamazoo搬到Nashville, Tennessee,但由於一班老師傅已經在當地落地生根,於是決定留低,沿用從前的倒模,另立品牌Heritage,為避開設計版權上的爭議,Heritage在結他的頂部(Headstock)稍作改動,更堅稱他們造的結他比Gibson原裝的還要好。

80年代是Gibson出品的低潮期,不知與此段插曲有無關係?

天價結他

當年英國藍調搖滾結他手Peter Green曾擁有一支Les Paul 59,後來覺得手柄太粗,加上盛傳他當時染上毒癮,因此將結他賤賣給Gary Moore,後者一路彈着這支結他走紅,到在一場演唱會之前,Gary Moore因為弄傷了手無法表演,為了填補場地賠償的損失,便將這支59賣給了一名有錢人,盛傳作價高達100萬美元﹕「但真正幾多錢無人知,不過你可以想像,一支結他能夠彌補一個演唱會的損失,可想而知是天價。」

文.圖//梁仲禮

圖//網上圖片

編輯//林信君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