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青:太宰治的另一面

文章日期:2018年06月01日

【明報專訊】日本作家太宰治本月中旬逝世70年,說起他,應該九成九想到:「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文壇對無賴派的太宰治愛恨極端,有人認為他創出「鶴派」風格,有人認為他以無賴蓋過內容。無論如何,近年來其作品總是再版不斷,包裝精美。有指年輕人面對世代無力感,或從當中找到共鳴,不少漫畫、動漫或電子遊戲角色以他為題,當中網上掀起熱捧可數日本知名恐怖漫畫家伊藤潤二,去年改編及連載同名小說《人間失格》(圖)。漫畫描述主角葉藏幼時強裝笑顏,加添一份詭異。另一漫畫家古屋兔丸亦曾畫此作,更改編至現代時空。

1948年5月中旬,即是太宰治自殺前一個月左右,他完成《人間失格》,被稱為半自傳式創作。6月投川,他留下斷章絕筆小說Good Bye。《人間失格》故事講述葉藏生於中產之家,認為需要配合眾人,擠出笑臉過活,心中感到可恥。直至長大搬離老家,他開始沉迷喝酒、女色、注射嗎啡。太宰治為葉藏及自己下定義——失去做人的資格,亦令人再次想到有否及何謂「人的資格」。

《人間失格》孤絕失意引起注視,其實太宰治亦有較為明麗之作,包括《津輕》(1944年)以及較批判的《御伽草紙》(1945年)。後者有如一本大人童話,改編四個傳統民間故事,起源《宇治拾遺物語》及《日本書紀》,包括較為耳熟的〈浦島太郎〉。當時正值二戰期間,作品楔子先來個背景代入,一家人躲至防空洞,爸爸想到向孩子讀民間故事繪本,說着「很久,很久以前」。

改編民間故事 嘲諷現實

改編的〈浦島先生〉故事主角變成浦島及海龜,二人對話冷嘲熱諷,非常抵死。海龜被浦島救了,便帶他回龍宮面見乙姬以作感謝。可是,乙姬從寢宮出來接受敬禮後,隨即轉身離去。浦島初感困惑,但慢慢感受到乙姬豁達,任由對方自行舒適隨心地四處遊蕩,不作無謂招呼。最好的招待是讓他做自己。一板一眼批判現實人與人虛偽交流,散發尖酸牢騷。

太宰治對此傳統故事結局亦別有一番詮釋。浦島離開前獲得「紀念品」貝殼,海龜提醒不要打開,最後他還是打開了,變了300歲老人。作者在尾段稍作對比希臘神話潘朵拉的懲罰與希望,記錄自己思路。宿命也好,有借有還也好,太宰治認為世人不該斷言浦島遺憾及愚蠢,並為他衍生一個快樂結局。因為打開貝殼半瞬,浦島也活了一生,於龍宮內所有自由、頓悟、寂寞陪伴當中,正正不枉此行。

文:劉彤茵

圖:Big Comic Original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文化力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