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物生活誌﹕修榫 傳統硬木家具 更考功夫

文章日期:2018年06月17日

【明報專訊】如果說,家中有什麼東西損壞了會讓人很困擾,家具該是三甲分子吧?要丟?其實並非損壞至用不了,且丟棄時搬動也不容易……要維修?既不知可以找誰,且因大型連鎖家具店買回來的東西,本身用料已非常一般,能修好的機會甚微,因而成了現時香港最常見被棄置在垃圾站的家具。每當想到這裏,就會想起傳統中式硬木家具,雖早已不是尋常百姓主流生活用品,但其用料、結構等等,基本上可透過保養及維修,讓好幾代人,甚至經歷千年而仍能使用,不是很值得我們認識一下麼?

一凸一凹 千變萬化

正如梁朝偉飾演的葉問在電影《一代宗師》裏所言:「功夫兩個字,一橫一直。」中式傳統家具或亦可歸納為兩個字——「榫卯」,前者為凸、後者為凹,兩者相交,便能演繹出千變萬化組合,由是發展出璀璨的家具發展史。尤其是明式家具,其形制、比例、用料及榫卯運用,都達至實用及美觀完美平衡,且簡練雅致,成功建立一套中外皆為之折服的美學標準,甚至後來部分的北歐設計師椅(Designer Chair),都受明式圈椅啟發而來;要掌握箇中技藝,當然非朝夕可成,故此,今期介紹的麥貫權師傅,正是訪問的上佳人選,因他十五六歲便開始在土瓜灣學師,轉眼間,幾十年來都和酸枝花梨為伴,在工場由各式粗活或跑腿工作開始,到今天成為家具買賣公司的首席木工,經手復修的都是拍賣級別之貨色,功夫毋庸置疑外,難得他喜歡和有興趣的朋友分享知識和經驗,並希望將之傳承下去。

還原功能 不露修整痕迹

麥師傅八十年代起,便加入現時工作的瀚明家具,老闆也早已交棒到第二代手上。由家具製作轉到家具復修之後,麥師傅經手的家具不計其數,種類和款式當然亦各式各樣,但和製作不同,每當遇上不同奇難雜症,便要多花腦筋去想出最理想的解救方案:「一般而言,常見的毛病多是榫卯之間鬆了、枱櫈的腳出問題、面板露出罅隙之類,不難處理;斷件、缺件就比較花時間,因要找到品種、紋理相似的木料不易。簡單而言,還原功能、變回穩固、不露修整痕迹,便是我主要工作,現時平均每月修整四五件家具左右吧……」麥師傅說來輕描淡寫,其實要在不影響其他原好部分的情况下,把有問題部分修好,有時比製作一件新的還要費神,尤其老家具講究保存老皮殼和包漿等歲月留下來的痕迹。

「用你的木工技能去幫助別人」

除了因工作需要,熱愛行山露營的麥師傅朋友圈不小,公餘時間常被朋友拉到他們家中幫忙維修家具,一個介紹一個下,有時也挺忙碌,不過本着助人為快樂之本的原則,麥師傅大都盡量協助:「都是朋友嘛,能幫到手就幫啦!時常有人話想跟我學藝時,問我學費如何計算,我話你學到某程度後,用你的木工技能去幫助別人就可以了,學費事宜別放心上……」維修,除帶有功能上作用,也可以是人情的連繫和感染。難怪問到麥師傅未來有何打算時,他豁然地說:「沒什麼打算啊!如果能教識別人,讓此門手藝不致消失的話,我便功成身退,做自己喜歡的事啦!嘿嘿……」

其實早在二○一四年,筆者撰寫同刊於「星期日明報」的專欄「觸木 Touch Wood」之時,在一次訪問中開始認識麥師傅和他的漆藝拍檔楊師傅,幾年下來一直保持聯絡,至今年我在深水埗創辦了私營藝文空間「合舍」,終於有機會邀請他來展出其傳統製作工具、各式榫卯結構樣本,及主持分享會;麥師傅不但神采如昔,更在研習中醫、續領急救牌照等,言談間知道他亦對雷射切割(Laser cut)或數控切割(CNC)等新式技術並不抗拒,其好學之態度及開闊之心胸,實在教人心生敬佩。

■本欄簡介

萬物皆有情,擁有非必然,與其亂丟棄,何不試維修?

■作者簡介

王天仁,中大藝術系畢業,以回收木卡板創作卡通動物雕塑十多年,近年多主持到校工作坊及以文字分享,最新挑戰是以臨街地舖經營複合藝文創意空間——合舍。

www.facebook.com/FormSocietyHK

文、圖//王天仁

編輯//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