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教育:創造正面回憶 伴長者圓願

文章日期:2018年06月25日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在2006年成立「美善生命計劃」,翌年進行跨代調查,顯示老、中、青三代中,長者最肯談死亡,成人最抗拒。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陳麗雲認為,事隔10年的今天,一般人對生死的概念仍有待改變,「往往到了最後階段,家人才商討醫療方案、喪禮安排等,其實早應為死亡作準備」。

她所指的準備,首要是趁長者健康狀况不壞時,舉行家庭會議,「否則待長者病情惡化才商量,所有人情緒都欠佳,一意見不合便會吵起來」。其次,在晚年的日子,家人更應着力創造正面回憶,「不捨得、擔心親人死亡等,都是非常浪費心力的情緒,與其花這些精力,不如問長者想做什麼,一齊完成。有長者想去旅行,或者開生日派對,都是簡單不過的事情」。

她又提議,家人可為長者做生命回顧,如仿效婚禮上的微電影,讓親友與長者一起回味人生,或者向他們表達歌頌,「曾經有人對父親說:你教我要做一個正直的人,我也會這樣教導子女。長者會知道自己影響了下一代,一生沒有白過,已經很開心」。

按陳麗雲的經驗,不論開家庭會議和創造回憶,只要有人提點,家人都樂意去做,「問題不是他們吝嗇,不肯花心思在長者身上,而是醫院沒足夠醫務社工,跟進長者的家庭狀况,以致大部分家人都沒意識」。目前只能靠社福機構,自資推行義工培訓,為長者及其家庭提供生死教育,「義工會上門探訪,如幫長者按摩,進而才談及身體狀况、生死等」。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人生下半場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