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至0.3克 「麥難民」一夜的重量

文章日期:2018年07月06日

【明報專訊】「我住所附近有兩間麥當勞開二十四小時,另一家收凌晨兩時,還有十一時。」藝術家馬玉江稍帶北方口音地說,分析快餐店營運時間及格局。

花上一年半時間,馬玉江觀察於快餐店度宿的「麥難民」,創作成最新個展「夜未央」。藝術家發現度宿者通常購買最便宜、最少食物,因此單據都很短小。一張又一張,他蒐集這些單據,並以精密電秤量重,呈現社會階級差異。

二十四小時快餐店,年輕時可曾於此望天打卦,唱K過後吃早晨全餐,經歷一段段漠視肝臟健康的日子?近年來,深宵裏愈來愈多人「借宿」,他們有着各自故事,同時反映資本社會發展下被忽略的階層。社協今年三月公布一項研究顯示,港九、葵青及荃灣區通宵營業快餐店度宿者較二○一五年增加六成七,當中約一成人願意透露其工作,主要為飲食業及清潔工。

一杯小汽水的尊嚴

「那時我經常失眠得厲害,半夜肚餓便去買個漢堡。突然見到,那麼多人在睡!」二○一五年,馬玉江也有其駐足快餐店的理由。他坐在一角觀察,感受空間中的光怪陸離,觸動創作神經。大半年過了,他漸漸發覺度宿者桌上擱着的單據都很短,因為他們通常購買最便宜、最少食物,有時直接不消費。因此,他開始蒐集這些單據:「他們開始時不願給我,我便扮店員清潔桌面,再收起單據。慢慢部分人開始認得我,少數更自動送上單據,卻從來沒過問。」

由二○一六年六月至二○一七年七月,馬玉江共蒐集了二千張單據,展出四百多張。他把單據逐一放於千分之一克的精密電秤,量度重量,得出只有約零點二至零點三克。步入展室,即被單據「包圍」,白色熱感紙貼於黑色砂紙上,並繪有單據日期、時間及重量,場內如檔案室或骨灰龕位一樣。

冷漠感洶湧而來,現實其實有血有肉得多。馬玉江曾量度一般顧客的單據,每張大約零點七至一克,彷彿相差不大,卻反映不同人的生活情况,遠超數字意義。那種「輕」,或亦包含社會大眾、政策對低下階層的態度。他接道:「那千分之一重量是代表金錢,還是生命或靈魂?」

「他們雖然沒錢,但始終會買些少東西果腹。或是安全感來源,因為心中不好意思來坐,買個小小汽水吧。」馬玉江指出,這就是消費社會思考模式,彷彿亦界定人的尊嚴。有不少度宿者未能購買任何食品,便用文字來記錄。

馬玉江默默觀察快餐店中的「小生態」:「在他們的眼神中,我感到絕望,麻木地坐下。另亦有人『好像』睡得很舒服,打鼻鼾,但是你知道怎會舒服呢?或者只是比睡在外面露天的好。」他發現經常出現的度宿者有如「大哥」,睡在最入面較為舒服的沙發。另外,女性多數睡在光線充足的地方,用布蓋着身體及頭部。

為何不聊天?

然而,蒐集紙張整整一年,藝術家竟然從未跟「麥難民」聊天。他笑一笑:「因為不想他們發現我不是香港人。他們可能會有所忌諱,不給我單據。」

一九八八年生於中國山東,畢業於北京中央美術學院。二○一四年底,他來到香港創作,未學會說廣東話。因為身分認同、中港矛盾鬧哄哄的政治原因,令他如此畏懼嗎?他顯得不確定,訴說或者只是一份異鄉的不安:「繁華都市令我感到格格不入。我從小住在農村,即使在中央美術學院,都是近郊吧,旁邊是田。來到香港,我不知要如何跟此城相處,及自處。紅綠燈、地鐵、上班的人,一切都令我很敏感。」

正正這一份異鄉、受排斥(Outcast)情緒,與度宿者產生共鳴。他重申,開始計劃全因感受深刻,過程不想傷害度宿者的感受。他亦曾經想過拍紀錄片或攝影,但覺得有太多獵奇意圖。對快餐店度宿者,曾經有人報道,有人探訪,有人普查,馬玉江明白高高在上的藝術表述,對只求一晚安靜的度宿者沒什麼意義。同理心,他如此說:「有時候你不做什麼,也是一種作為。」這種小心翼翼的關注,慢慢帶來一些「溝通」。

度宿者送上「揮春」

馬玉江指着一對白色「揮春」,令人哭笑不得:「那個男人竟然遞上『恭喜發財』,『攞多D吉』!」。

在計劃期間的冬季,有一個度宿者幾乎天天出現於灣仔某快餐店,年紀應該跟馬玉江差不多,每每自動遞上單據。農曆新年後再碰面,他竟然送上兩張「揮春」,粗疏地寫着祝福句。藝術家又驚又喜,報以微笑,然而到三月左右便沒見到他來度宿。

另一個度宿者,某晚站在自動點餐機前躊躇,馬玉江感到他掙扎買不買點東西。藝術家說:「我走出門外,再由另一道門進來,並站在點餐機前,按了幾下,假裝買了,便坐到椅子。誰知,他跟着我做同一動作,就安心坐下。我感到,起碼為他想到一些解困辦法。」

平易近人,帶點傻氣,馬玉江不止耕耘作品,更甚人與人關係。原來這習慣跟種田經驗有關:「我很多作品都用頗長時間去做,小時候種小麥、玉米、棉花、紅薯、花生,都要等收成,總不能拔起來。不同股市,今天買了,今天賣出,哈哈!」馬玉江認為與該名度宿者「結識」及相處過程簡單,彷彿一起苦中作樂。想不到於全球最大型連鎖食店中,他竟然「栽種」起來,並終有成果。

場刊節錄一段訪談,被問到為何不直接買個麵包給度宿者,馬玉江認為:「如果給他們食物,平等會被破壞,我反而成為『麥難民』的異鄉人,主客體關係便變了。在這一年中,我不能可憐,而是順從。這樣他們的主體性才能被尊重。」

他的作品帶出了坦誠「共存」的複雜狀態。因為時間,因為存在,他們沒言語地「溝通」了,慢慢形成相處,一起過渡難捱的黑夜。

■馬玉江個展「夜未央」

日期:即日至8月5日

時間:下午1:00至晚上7:00(今天晚上6:00至8:00)

地點: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6樓

查詢:http://facebook.com/HowHeavyistheNight

備註:設四場分享會,包括馬玉江、策展人朗天、藝術家白雙全、作家房慧真

文:劉彤茵

編輯:蔡曉彤

電郵:cul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文化力場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