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城市﹕年金博得過? 愈長命回報愈高

文章日期:2018年07月15日

【明報專訊】政府估計20年後,本港長者將佔總人口三成。如何令長者安老無憂?政府宣布推出公共年金計劃,周四(19日)起接受申請。老友記一筆過繳付保費之後,就可以每月獲派固定金額,作為退休後的生活費,一直出糧直至終老,而且愈長壽愈着數。究竟買唔買得過?今年71歲的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就表明會買,「希望博一博,長命90歲」。

10年回本 入場費5萬

前特首梁振英在2017年《施政報告》首次提出研究公共年金計劃的可行性,探討能否由公營機構營運終身年金計劃,協助長者將一筆過資產轉化成每月穩定的退休收入,從而減少不確定性。

事隔一年,公共年金計劃正式出爐。負責發行的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按證)公布,年金屬於保險產品,最低保費金額5萬元,最多100萬元,接受65歲或以上香港永久居民申請。如果65歲的長者投保100萬元的話,男性每月可獲5800元,女性因為較長壽,每月僅可獲5300元。屈指一算,男性長者去到第十年時,一共收到120個月年金,總額約69.6萬元,若此時選擇退保,可取回30.8萬元退保價值,加起來共收回約100萬元,即投資10年就可以回本,亦即是75歲打後每月淨袋5800元,意味愈長壽賺得愈多。

不幸身故 年金何去何從?

但如果不幸身故呢?按證披露,65歲長者的年金保證期為182個月,假設於一年後離世,受益人可以逐個月收取餘下170期年金,亦可以選擇一筆過身故賠償,但收益就會打七折,不過,仍然比市面上的私營年金計劃約六折收益為高。如果長者在一年後退保,則不能取回全部100萬元,而只是會獲退還七成保費,10年內退保都會有財務損失。

年金最大敵人:通脹

按證宣傳公共年金回報率達4%,不過男性最少要活到86歲,女性則至少要活到91歲才可以得到這4%回報率。若然長命百歲,35年間累計年金共243.6萬元,內部回報率就達到6%。

不過,正如時間是青春最大敵人,通脹則是年金最大敵人。因為每月固定派5800元,不會因通脹而調整。因此,假設每年通脹率為3%,24年後,每月5800元的年金實質購買力減半,跌至不足2900元,每日只有100元花,實在是捉襟見肘。

只幫到中產退休?

美國克萊姆森大學經濟系副教授、中文大學經濟系訪問學者徐家健(Kevin)現年46歲:「如果我65歲,手頭上有幾千萬元現金,才會拿100萬出來買年金的。但如果沒有大量積蓄,我就不打算購買。」他引用美國學者研究指出,「因為如果一生病,條命短了,又等錢使,攤分風險未必人人適合,始終要留下棺材本醫病。美國年金市場發展得好好多,但買年金人士的比例不高,不是人人買,是有錢的人先會買,相信只會解決到中產人士的退休問題。」

不怕太長命 又不夠錢花

但他預期香港公共年金計劃的反應將會不錯,「香港公共醫療相對不太差,人們不用預留太龐大的資金醫病,而且政府推出的年金計劃又比市面上的傳統年金計劃吸引。我相信會有不少人想和政府對賭鬥長命,有年金就不用怕太長命又不夠錢花。5800元當然不夠,但會令你的心安定一些,不用太徬徨」。他又指出,擔心通脹削弱年金吸引力是杞人憂天,「通脹的說法是蠢的,因為市面上只有iBond對抗通脹,其他產品一樣要面對通脹問題。」

買了年金 或符合領長生津資格

周永新則說自己計劃申請年金計劃,大約投保60萬元。「有三個原因,第一,有穩定收入來源,自己本身有買債券,但債券可升可跌,最近都在下跌。而年金好處是無升跌,由政府承擔風險。第二,現在年紀仍然可以博一博,我1947年出世,剛過70歲,一般來說10多年可以回本,我媽媽有成93歲命,我希望我都可以如此長壽,有賺的。第三,我的資產超過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的資格,但買了年金後分分鐘可以符合同時領取津貼的門檻。」

以周永新為例,71歲投放100萬元的話,每月可領取6720元,回本期9年。「我相信6000幾元,不夠花,因為要交住宅管理費,又想去旅行,一定超過這筆數,不過聊勝於無。」他建議一些平時對投資沒大認識、有筆錢但不知如何處理和剛剛退休人士,利用三分之一或一半積蓄購買公共年金。「但如果超過75歲,就要想清想楚,香港人平均年紀只有80多歲,留下的錢去益後人,意思大不大呢?年金意思是給自己用的。」

全民退保vs.年金計劃

他又認為現時政府有推行覆蓋全民的退休保障的迫切性,「政府思維不想全民派錢,而是將公共年金和長者生活津貼結合去解決長者退休開支,但會產生好多弊端,不少長者為了拿長者生活津貼而隱瞞資產,政府鼓勵有錢人用年金保障收入亦會出現大量行政費用和製造家庭問題」。

40歲先返全職可行嗎?

據去年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的「全球男女平均壽命統計」,香港再次蟬聯全球男女「最長壽」地區,男性平均壽命有81.32歲,而女性則達87.34歲,日本則僅次於香港。據BBC壽命報告指出,全球預期壽命比1990年增長7歲,即每3.5年增加一歲,主要因為高收入國家的心臟病死亡率減少,低收入國家的兒童死亡人數減少。

全球5%女性可長命百歲

史丹福長壽中心(Stanford Center on Longevity)主任Laura Carstensen更指出全球5%女性可長命百歲,她倡議重新規劃人生,後生時爭取時間養兒育女、照顧年老父母和學習,40歲後才從事全職工作,其後逐漸變兼職,80歲正式退休。

40歲當打當紮 沒崗位發揮太浪費

不過立法會議員張超雄就不認同這個建議,「一個人20至30歲精力最旺盛,30至40歲衝勁十足,如果這段時間沒有一個崗位可以發揮,而只是繼續學習,未免太過浪費。」而且,他指出人們愈來愈長壽,平均壽命達80多歲,兒女40歲時,父母只得60多歲,還未到需要專心照顧的年齡。「最合適應該是工作、讀書和組織家庭同步平衡地進行,當然需要社會保障和勞工保障等的配合。」

文//彭麗芳

圖//資料圖片、網上圖片

編輯//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