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扒龍舟 逆流找回香港節奏

文章日期:2018年08月03日

【明報專訊】「香港人,找回自己的節奏吧。」導演陳詠燊說。

身為編劇字耕多年,愛情喜劇對白入心入肺,陳詠燊首次執導作品《逆流大叔》本周四公映,散發剛強氣息。影帝級演員吳鎮宇伙拍潘燦良、黃德斌、胡子彤飾「寬頻佬」,初學扒龍舟,越級挑戰賽事。本片貌似集運動、勵志、愛情一身,實要反映社會困境,陳詠燊接道:「我不想給假希望大家!」

「多年前,我在柴灣有一間後期工作室,在茶水間偷懶時看出窗外,已經忘記是否有夕陽,但有班人在扒龍舟,畫面好美好美。突然想到,香港好似未曾有人認真拍過龍舟。」陳詠燊說二○○四年開始構思劇本,當時任職製作公司,與導演馬偉豪合作無間。《新紮師妹》「方鍾Sir」正正出自其手,百看不厭。

「我寫過六套千嬅、四套阿Sa,全是愛情喜劇,你都知啦。當中有一件事好影響我,人物塑造好重要,要寫得夠可愛,才會令觀眾慢慢愛上他們,心情跟着起起落落。」儲起彈藥,直至去年,本片終於開拍。

《逆流大叔》講述阿龍(吳鎮宇飾)、淑儀(潘燦良飾)、威廉(胡子彤飾)是寬頻網絡公司打工仔。裁員消息不絕,他們為保飯碗而加入公司新成立的龍舟隊,更要與討厭上司泰哥(黃德斌飾)同隊。四人均面對感情或家庭問題,逐步互相理解及支持。說到港產運動電影,不禁令人想到《點五步》(二○一六年),陳詠燊坦言當時有點怕受影響,沒有刻意研究該作。然而,運動總離不開熱血。

四個主角未曾扒過龍舟,上「雞精班」後即開拍,與故事情節相似。阿龍及淑儀本來得過且過,漸漸燃起運動熱情。戲中主要有兩場比賽,陳詠燊解釋五隻船鏡頭皆於真實龍舟賽事取景,但凡三船比併,演員均親身上陣。陳詠燊提到辛酸過程:「兩分鐘比賽,我花了幾天拍。三隻龍舟加拍攝船,一隻擺好,另一隻就漂走了。幾經辛苦擺好位,就『沙』一聲下大雨。副導問我,讓不讓他們返上岸?」他深呼吸﹕「我想,扒回來都要時間,到時雲可能散了。他們只可以坐在龍舟上兜頭淋,淋足十分鐘,我內心就非常痛苦,救命。」

邀龍舟教練 設計驚險鏡頭

動作片有動作指導,龍舟片呢?比賽講到主角隊伍落後,策略是在轉彎時發力搶內彎位置「扒頭」,兩龍舟只差幾呎便相撞。導演邀請龍舟教練掌舵,一起締造驚險鏡頭。陳詠燊解釋:「這一招是我作出來的!你拍賽車片,都有錢嘉樂幫手啊。龍舟不同,我們與教練一起想『計仔』望有些特別戲劇效果,現實比賽選手基本上不會這樣做!」

大叔也發圍,肌肉與汗水充斥畫面。近年社交媒體興起「大叔控」,此詞主要源於日韓劇集男演員,如福山雅治、車勝元、孔劉、張東健等,塑造出明星級的成熟穩健形象,迷倒年輕劇迷。有趣的是,看《逆流大叔》,吳鎮宇不再是《衝上雲霄》Sam哥專業有型,或《鎗火》冷酷瀟灑,他是粗魯「麻甩佬」。說個性,四個亦非大英雄。陳詠燊說,這種大叔較真實:「我覺得身邊其實有好多男人都好『男人』。他們可能汗流浹背,背個背包爛糟糟,可是就是那種承擔的能力。為了家庭及愛人,這些才最型,不過近年好少香港電影歌頌此種男人。」

「你有無見過Mark哥喊?」

「男人,打甩門牙和血吞就最型。你可以說我性別歧視。」導演承認,傳統性別定型令男人主動想肩負一些責任,對於戲中那年紀的中年大叔影響尤甚。然而,所謂承擔不等於盲目啞忍。例如淑儀婆媳爭吵不斷,他每每逃到樓下公園暫避。扒龍舟及認識到年輕教練(余香凝飾)令他衝破關口,改變現狀。在他而言,承擔是勇於面對。

導演巧妙融入《英雄本色》(一九八六年)標記,呈現社會性別定型,帶出男人「不可哭」之難處。故事說到阿龍很喜歡看此戲,家中珍藏舊碟,當眼見友人痛哭即贈一句「你有無見過Mark哥喊?」以「鼓勵」對方。陳詠燊指出:「男人都是有感情的動物,會哭,不代表很沒臉子。」

導演:不太依戀獅子山精神

近年港產片不時二次創作舊片,總令人擔心是否技窮或過分依戀。除《英雄本色》,導演亦使用經典符號「獅子山精神」,明喻暗喻社會狀態。開首,寬頻職員抗議公司裁員,阿龍、淑儀、威廉嘲笑主管曾唱《獅子山下》擦上司鞋。陳詠燊說:「我其實就不太依戀獅子山精神,此片每次提及都是不屑的,或拿來開玩笑。自己好驚人整天拿出來包裝,不如先解決面前發生的問題。」

片中穿插一些「明就明」社會描寫,大概導演避免濫於批評或抽水,換來的是幽默與體諒。他接道:「龍舟此題材落在某些人手中,可能會變了講和諧,什麼大家不要爭吵。我由第一天已很小心,不想行此種方向。因此我寫那對白是上得船,就是跟『你的』鼓聲向前行。」導演劇本構思至實行十多年,原本劇本較為悲涼,可是他認為近來社會氛圍低沉,望為大家打氣。

不想太悲 亦不想太假

雖說不想太悲,亦不想太假。他解釋,戲中提到員工建議罷工,再去參加龍舟比賽:「我可以寫成公司炒我就炒我,大家一起去扒,嘩好像好勵志。不過各人有頭家要養,才不會如此。他們疲於奔命打工,扒龍舟帶來狹小的生活空間,心態上有寸進已經好好。」

「其實我好想做到雅俗共賞,大眾感到好看又收貨,有心機的再看到另一層。」陳詠燊續說,他希望用結構、造型、對比帶出「做自己」之意。故事指阿龍鍾情未婚產女的Carol(胡定欣飾),為一名網上博客,每每化上浮誇妝容。然而女方心繫終日失蹤的男友,一直未肯與阿龍展開戀情。導演說:「其實胡定欣角色代表一些整世人都不知自己在做什麼的人。所以,她頭幾次的造型都不知搞什麼。唯一她變回自己正常樣,就是她在女兒口中闡述的一名『媽媽』,獨自懷念自己情人。」更甚,他點出阿龍在戲中曾簽三次名,頭兩次基於畏縮或苦衷,均無用上真名,最後一次會令粉絲爆淚,暫不劇透。

戲中提到員工運動資質參差,首輪賽事為求不包尾。第二場比賽,他們遇上「世仇」欲扒頭,掌舵教練大喊,叫他們別心急。透過水花四濺,以至人生奮戰,陳詠燊再三望港人認清節奏:「我們只能值得扒尾二,咪扒尾二囉!現在社會就是亂打鼓聲,不跟就會被斥。喂,現在那些鼓聲不啱香港人嘛。無論思考上、經濟上,第一件事我要找回節奏。問我是一個什麼人?如果有弱點的,要不改變它,要不擁抱它,再變成你最好的特質!」

文:劉彤茵

編輯/蔡曉彤

美術/SIUKI

電郵/cul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文化力場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