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祇園祭玩足一個月 壯男護12噸重花車出巡

文章日期:2018年08月18日

【明報專訊】有一千多年歷史的祇園祭,是日本三大祭之一(其餘兩個是東京「神田祭」、大阪「天神祭」)。京都位於三面環山的盆地之中,向來是日本最高溫城市之一。祇園祭期間(整個7月),日本國內和海外數以十萬計訪客湧至,對交通、住房以至飲食等等都增添負荷。直接點說,7月的京都天氣熱、房價貴、交通擠、餐廳人龍長,如果不是為了參觀祇園祭,根本不是到訪的好日子。

7月中旬,熱浪侵襲日本各地時,京都氣溫高達攝氏38度以上,祇園祭後祭的花傘巡行項目因此取消。有香港旅行社老闆表示,一般旅行團不會參與當地祭典,故行程未有受影響,老實說選祇園祭期間去京都卻不參與其中,筆者是有點難以理解。

7月期間,全京都的人都心繫祇園祭,市內各處都見張燈結綵,耳中總聽到祇園囃子(節慶樂手)的演奏。在前後祭和宵山期間可以看到壯觀的山鉾(花車)和夏夜祭典盛况,不少京都人都盛裝打扮穿著浴衣上街,餐廳和店舖也準備了祭典期間限定的美食和商品,令遊客也能樂在其中。

雖然說祇園祭持續整個7月,但是最高潮還是在前祭(7月14至17日)和後祭(7月21至24日)期間。前祭山鉾巡行中,參與的山鉾數量比較多之餘,裝飾也比較華麗,後祭則遊客相對較少,但兩者各有捧場客,一樣熱鬧有睇頭。

逛神社睇能劇 求取「厄除糉」

山鉾巡行(7月17日)之前3天分別為宵宵宵山、宵宵山和宵山,這幾天的傍晚6時至晚上11時,京都的主要街道,包括烏丸通和四条通皆禁止車輛通行,並改為行人專用區。遊人可以從祭典的中心八坂神社開始遊逛,參觀神社境內的古典能劇表演,觀賞已經準備就緒,將在神幸祭中巡行的3座神轎,在神社的接待處求取只在祇園祭登場的厄除糉子和各種御守(護身符),以及光顧只在祭典期間迎運的小食和遊戲攤位。隨着人流離開八坂神社走到四条大橋,幾個晚上都會有地方演藝團體在臨時搭建的舞台上演出,又或者走進花見小路和鴨川畔的先斗町飽餐一頓再說。

通過四条大橋後,走在變成行人專用區的四条通、綾小路通和錦小路通各處,可以見到將會參與山鉾巡行的各山各鉾都正在作最後的組裝和綵排,並且分別點亮了駒形提燈(掛在山鉾上的傳統燈籠),離得遠遠也清晰可見。觀賞華麗的山鉾,耳中聽傳統的祭典配樂,光顧沿路的小食攤販,好好享受和式夏夜祭典的精髓。

後記:筆者有少少經驗可以和大家分享,首先宵山場地廣大,如果在京都待多過一晚,最好可以分區遊逛,例如首晚遊八坂神社和四条大橋,次晚遊四条通一帶。其次人群擁擠,離場時不想走回頭路繼續迫,可以改行四通八達的地下街。最後京都夏夜溫度也近攝氏30度,宜準備好消暑用品,尤其準備穿著左披右搭、長袖長下襬的浴衣的朋友!

巨型花車巡遊 「表演」轉彎

7月17日的前祭山鉾巡行,也算是祇園祭的其中一個重點活動。當天的上午9時,長刀鉾就會帶同24輛山車(普通花車)和鉾車(其上建有小屋的大型花車)在烏丸四条出發,經過四条通、河源町通、御池通至新町御池而止。據說因為當年驅疫時一推出其上裝設長刀的鉾車,疫症便即止息,於是每年的巡行皆由長刀鉾打頭陣。

山車比較「輕巧」(重約1.2至1.6噸),多由20人左右推動,鉾車則可以重達12噸,高20多米,每每需要四五十人才能拉動。行走的路線中,會經過兩個轉彎位置,巨型山車和鉾車行經時,必須要全體人員的高度合作,是熱門的欣賞地點,有說要早上六七時到場佔位置。如果想輕鬆觀看的話則可以考慮京都市觀光協會設在御池通的收費觀賞席(網上訂票:www.kyokanko.or.jp/gion/kanran.html),入場券可以直接寄送至入住酒店,非常方便。山鉾巡行在盛暑中進行約3小時至中午完結,同樣地消暑遮陽的配備不可或缺。

三座神轎 伴隨「人」「馬」出動

觀賞山鉾巡行後,可以先吃午飯和稍事休息,在傍晚至夜間觀賞夜間巡遊神輿渡御。神輿渡御在晚上六時半開始,三座神轎從八坂神社出發巡遊京都各處,約於晚上10時到達四条寺町的御旅所集合完成,基本上在旺區街上一定遇上。神輿渡御沒有大型山鉾,卻有很多投入的人群和馬匹等,同樣值得一看。

■祇園祭起源

求神驅疫成習俗

跟香港的祭神習俗的起源相類似。平安時代(公元869年)日本首都(當時為京都)爆發瘟疫,衛生和醫療科技不發達的情况下疫情纏繞多時。當時的祇園神社(即現時的八坂神社)立起了66根大鉾向祇園之神祈願請求驅除疫病,這個稱為「祇園御靈會」的活動便是今日祇園祭的雛形,其後規模不斷擴張成為今天的模樣。

■旅遊錦囊

簽證:BNO與特區護照免簽證

交通:HK Express香港來回大阪,2666港元起(連稅項及附加費)。關西空港往京都可乘機場特快鐵路 HARUKA,約1小時15分鐘

匯率:100日圓約兌7.1港元

文:觀雲主人(clarencecch@gmail.com

編輯:梁小玲

電郵:travel@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