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有顆少女心」 最顛覆

文章日期:2018年08月18日

【明報專訊】電視既是娛樂的一部分,亦播放新聞、紀錄片或資訊類節目,達至社教化作用。就電視劇而言,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梁麗娟指出,亞洲民風仍然相對保守,目前還在不停尋找新意念,增加新鮮感。梁麗娟也留意到《大叔的愛》的爆紅,「最有趣的是,大叔也可以有一顆少女心」。這個突出的反差,除了顛覆一般劇中王子與公主的方程式,也彰顯男性不一定要陽剛,陰柔也可以顯得可愛。

《大》走搞笑路線,角色言行較誇張。梁指出,劇集的設定是動漫式笑片,淡化了現實感,觀眾較易接受,又能拉闊觀眾年齡層,從商業角度考慮,是聰明的做法。

在傳播學理論中,電視劇可反映社會價值及意識形態。很多人認為電視「教壞細路」,但梁麗娟強調,媒體與受眾間是雙向影響,比如1960年代電視並未普及,同時性觀念相對保守,相關內容自然不多;七八十年代起,電視開始多了親密鏡頭,「其實只是時間一長,大家接受程度大了」。她憶述,「在我讀書的年代,社會只討論同性戀非刑事化,但後來已開始出現『同性戀是與生俱來』的論述,現在《大》就強調只要遇上合適的人,性別並不是限制。」

勿指望由電視台負責平權

她續指,不應過分放大電視劇的作用,因情節的設定和推進多為達到戲劇效果以供娛樂。而電視台只會出於商業考慮而決定節目內容,不是為了平權等原因出發,「就像製作《大》的日本電視台,也只是見到反應好而『添食』,由2016年的一集,變成今次的七集,稍後也有電影版」。

最現實的問題是,現時網上有各樣資訊與娛樂,新一代的獨立思考能力已有提升,傳統媒體如電視的作用早不如前。她提醒,若家長關心子女如何理解性取向等的敏感議題,應該先與他們做好溝通,改善討論氣氛。

腐男漸多 非同志但愛睇BL

《大》劇播放,最開心的應是一眾腐女,當中包括Konnie。她小學四年級開始接觸到BL小說,自此成為腐女,至今已有約16年;三年前開設facebook專頁「港腐女學」,愈來愈多人留言,她才發現香港的腐女比想像中多。

《大》播放期間,Konnie不時在專頁分享觀後感、自己手繪的漫畫,吸引了一些新粉絲,也多了男性網友留言,「近年我也留意到『腐男』的出現,他們未必是同性戀者,只是與腐女一樣,看膩了主流異性戀的老套劇集,才被BL作品的情節吸引」。

她認為港人追看《大》劇,純粹因為情節輕鬆搞笑。那麼這套入門級劇集能否吸引更多人成為腐女﹖她指,還是得看每個人的背景,觀眾「笑完」後,會「入坑」或改變對同性戀的態度與否,完全取決於個人價值和態度。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FEATU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