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意見:社會支援不足 個人難突破

文章日期:2018年09月04日

【明報專訊】Lean In提出兩大論調,分別是鼓勵女性不受性別限制,在職場上力爭上游,以及倡議在職婦女透過跟伴侶協調分工,不為家庭放棄事業發展。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蔡玉萍認為,書裏提倡女性在事業上保持進取心,理念正面,而互助圈亦具價值,能為職業女性提供有效支援和指導,但書中的討論切入點也有盲點和限制,需審慎看待。

低學歷女性難爭權益

舉例,書中提及「女性應主動在職場上為自己爭取權益」,蔡玉萍指出這只適用於具備人力資本的女性,「高學歷高職位的女性,固然能夠去爭取較有利於兼顧家庭的工作安排,但在低學歷、非技術工作崗位的女性,本身已欠缺議價能力」。她又指在職婦女的事業發展,並不止觀乎她們與伴侶的個人取態。「在鼓勵在職婦女發展事業時,若不同時審視女性在政策、企業、社會因素下的障礙,變相成了間接譴責女性個人不夠上進,或其伴侶未能提供足夠支援。」

她續指,伴侶支援與否不單取決於個人,亦受社會因素牽制,如香港不設父母皆可申請的育兒假(parental leave),只有產假(maternity leave),令在職父母共同照顧子女的空間受限。同時,政府的育兒支援亦不足。「託兒所及全日制幼兒學校學額不足,政府應參考其他國家如日本的做法,提供政府津貼的全日育兒服務,讓在職父母均可安心工作。」

平等機會委員會剛公布「香港工作間的家庭崗位歧視之研究」,結果顯示僱主不傾向聘請有子女的女性。蔡認為若企業願意推行家庭友善僱傭政策,如提供彈性工作時間,其實可成就雙贏。「譬如我下午要帶兒子去看醫生早退,公務可在晚間補回,企業留住人才同時不失產能。」

蔡玉萍強調,現代社會雖有男女平等的概念,但社會觀念仍十分保守,普遍維持着「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家庭觀念。「在家庭分工上,即使有家庭傭工,女性仍需承擔較多家庭內的工作,例如照顧子女學業仍是女性負責居多,這與傳統性別觀念有關。」她認為要改變這觀念,需從教育包括傳媒入手以改變文化。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職場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