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背後的力量

文章日期:2018年09月19日

【明報專訊】儘管男設計師當道,但家品設計一向予人中性感覺。近年時裝加入家品展成為了設計工業的常態,makers(手作)、normcore(舒適實穿)、lumbersexual(粗獷男)等實力男性形象走入主流,一個怎樣的設計展,才能吸引收視,也可以是一個有趣的設計界性別研究課程。早前建築師Andrea Caputo及Anniina Koivu在米蘭策展的U-Joints展覽,算是少有地以男性視覺作切入點的設計展,並且吸引到祖雲達斯球隊冠名贊助,帶來有趣的男人視覺。

「設計」在時裝的巿場潛力優厚,但其實在運動巿場潛力亦不少。不少運動品牌近期也與非時裝設計師合作,由經典的Marc Newson與Nike合作Zvezdochka運動鞋,到印度設計師Aarish Netarwala為adidas設計的Grit概念球鞋,也可見到當中的巿場潛力。但設計的運動品,不少也像上述提及的一樣,很多時只限於量產合作。也有品牌跟平面設計師合作廣告企劃,兩者所產生的化學作用,其實比想像中大得多。近年時裝界已大舉加入設計周,下一波可會是運動品牌參多一腳,令產品設計透過運動的普及而走入主流?或者能為功能主導的運動用品,帶來更好的美感平衡。

以分類學呈現接駁設計

早前在米蘭舉行的U-Joints,其實也並非運動品牌加入設計周的首例,如2016年Nike的The Nature of Motion展覽,也是頗為有趣的例子,當時以品牌物料及新品為主題。這次得到祖雲達斯球隊冠名合作的U-Joints展覽,則是另一個層次,以運動精神為切入點,展內直接與運動相關的元素相對地低,但以接駁(joint)為主題,貼合時代和運動精神。回首過去數年,全球經歷了各個層次的分離,由英國脫歐,到Donald Trump上場後帶起的種族歧視,各種陣型對壘的現象,讓世界瀰漫着「獨善其身」、「非我族類」的氣氛,讓人忘卻了團結就是力量的重要性;另一邊廂,全球暖化、塑膠入海等全球面對的問題,卻需要大家合作團結才能解決。團隊精神在運動中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在刻下走向分裂的極端世界,以「連接」來呈現團隊精神,既能間接對應球隊形象,亦能捕捉到時代脈膊。

U-Joints的精神是團結,但展覽的焦點在於如何團結,亦為展覽帶來集中而不失自由的策展空間:連接,成為了比喻。套用張愛玲金句「先看見海的圖畫,後看見海」,我們活在一個離地的生活世代,對生活基本萬事萬物的由來所知甚少。U-Joints另一個成功的原因,是捕捉到我們處於重視makers卻同時對生活基本過於無知的時代,以分類學(Taxonomy)的方式來呈現接駁的發展與設計。近年有不少以生活用品為主題的雜誌興起,如以藝術為定位的Ordinary,又或是設計半年刊MacGuffin,都以生活基本用品作切入點,而U-Joints在另一方面貼合到設計界的潮流。

U-Joints展覽對接駁的定義相對廣闊,基本上能將物品合一的入榫、鏍絲,甚或是簡單如橡筋、膠水,都被納入其中。各部分也有好看的地方,如在展場背後的巨型黑色橫額Taxonomy of Joints,呈現接駁由古到今的發展史,同時呈現時代及各種接駁之間如何互相啟發,有點像族譜,帶點人類學的味道。當然回顧過後,展覽亦有不少古作「真迹」,如飛驒の匠文化館的木榫收藏、荷蘭繩結學者Floris Hin借來的繩結收藏。除了回首過去,展覽亦有當代設計,如由Bouroullec設計的Plug-in,用上立體打印PLA接駁樹枝製作屏風,又或是Studio Wieki Somers的作品Sprout,用上輻射固化膠(radiation curing adhesvie)技術,將技術推展到產品設計。展覽雖然未至於「大想頭」到團結人類,但至少在生活上讓這些幕後設計得到備受重視的機會,這些細小的接駁,如何改善生活的大能,亦成為分離主義當道的時代儆醒。

文:Dawn Hung(www.sedimento.co

編輯/陳玥玲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