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輋中秋火龍起舞 女將上陣顛覆傳統

文章日期:2018年09月22日

【明報專訊】舞火龍,不是大坑、薄扶林才有的嗎?

非也。打鼓嶺坪輋4年前開始舉辦中秋舞火龍,這條龍的誕生,有賴村內一位隱世高手——出身自薄扶林村的火龍師傅黃志強願意傾囊相授。他更打破傳統框框,讓女生學紮龍、舞龍,更說︰「女生比男生學得好!」

據聞大坑、薄扶林村舞火龍的起源,與驅疫求平安有關,而坪輋舞火龍的誕生,原來亦有關瘟疫問題。

2014年政府為遏止禽流感傳播,在零諮詢村民的情况下,將打鼓嶺一空置農場改建為活雞分流中心,所帶來的噪音及衛生問題引起村民不滿 。由村民組成的地區組織「打鼓嶺坪輋保衛家園聯盟」,希望以軟性手法抗爭,後得知村民之一的黃志強本是紮火龍師傅,於是催生火龍抗疫(禽流感)的念頭,在2015年舉辦首屆坪輋舞火龍。至翌年中秋,村民開始廣邀義工與大學生參與籌辦工作,黃師傅亦希望把紮龍手藝傳承,坪輋舞火龍自此由「抗爭」演變至大眾同賀中秋的活動,大家都扶老攜幼,拖男帶女,於中秋夜在龍身上香,祈求安康。

靈魂人物授紮龍技術

坪輋中秋能熱鬧起來,不得不提當中的靈魂人物——火龍師傅黃志強。沒有他,便沒有這條坪輋火龍。

將近70歲的黃志強,他自小在薄扶林村長大,耳濡目染下習得紮火龍技術。黃志強的妻子本是坪輋村民,18年前二人籌謀退休生活,決定回坪輋鄉郊享受人生下半場。直至4年前,有村民徵詢他意見,「當時鄰居間閒談,問我八月十五辦什麼活動好,我說不如舞火龍。」自此黃志強把「收藏」已久,來自薄扶林村的紮火龍技術帶入坪輋。他憶述,兒時村內小孩都嚮往參與火龍大隊,「因為有錢分,有得吃,有得玩。中秋前一個月,商店、家家戶戶都會簽贊助,捐出10元或5元,最後大家一起分,或飽吃一頓。十多歲時只可幫忙『執頭執尾』,(舞龍)未輪到我們,因不夠力氣,近廿歲就開始舞,還記得途中突然下雨,重到呢!」

今天黃志強雖不再親自舞龍,卻願意傾囊相授紮龍技術,期望火龍生命在年輕一輩手上延續 。

男女皆可參與 傳承手藝

傳統上,紮龍、舞龍均傳男不傳女,但坪輋的火龍,只為傳承,男女皆可參與。黃志強那年代學紮火龍因為「有得分」,現在學紮火龍則是不想手藝失傳。學生之一的阿史是村外人,家住沙頭角,去年幫忙籌辦中秋音樂會,因而結識一眾村民,當得知黃志強願意教授,她亦樂於學習,「一直想學一門手藝,再沒人學(紮火龍)就會失傳,希望能繼續下去」。然而紮火龍易學難精,當中用作支撐龍頭的竹枝,需用菜刀削平至厚度一致,阿史平日連菜刀都少接觸, 莫說削竹,「初時不知道該怎樣用力,師傅常教導說竹會給自己感覺,接觸多了,知道不能急,要用陰力去削、屈,把竹枝弧位削平,是最難的」。話雖如此,黃志強卻表示︰「其實女生比男生學得好!因為女生較有定力,有耐性。」

小提琴木箱鼓 與龍共舞

阿史不止是紮火龍學生,亦是當晚舞火龍的樂手之一。表演大鑼大鼓?錯!坪輋這條龍可能出身有別傳統,故別具個性,不但打破性別框框,傳統舞火龍敲鑼擊鼓,這條龍則加入變奏。中秋當晚,火龍將在坪輋九記士多外讓市民祈福上香,再沿坪原路舞進鄉村,其間採用中式鑼鼓助興,當舞至「壁畫村」空地,大會將會把火龍焚化成真正的「火龍」!屆時阿史將與其他樂手同場演奏自創曲目,陪伴用禾草紮成的火龍回歸塵土。上年大會選擇了古典樂為火龍「送行」,阿史預告今年將演奏「Gypsy一點的音樂」,即是……「吉卜賽式,節拍的喜慶感較強,我負責拉小提琴,兩名同伴則彈結他和打木箱鼓,希望村民和市民能開心歡度中秋。」

坪輋舞火龍踏入第4年,歡度中秋以外,當地村民及一眾義工,亦希望喚起大眾對城鄉共生的關注,讓這條鄉村火龍舞下去……

■粉嶺坪輋舞火龍

日期:9月24日(周一)

時間:晚上9:00至10:00

活動:上香起龍、巡遊表演、焚化火龍

出發地點:粉嶺坪輋九記士多,沿坪原路前往「壁畫村」

查詢:「打鼓嶺坪輋保衛家園聯盟」facebook專頁

■一條龍的誕生

火龍紮法同中有異

黃志強表示,各村火龍紮法大同小異,不同師傅會按個人喜好加入設計,有些會在耳朵處加入龍角,有些會在舌中加「燈仔 」。物料上,大坑龍身採用珍珠草,薄扶林村則用禾草,黃師傅承襲薄扶林村傳統,坪輋火龍沿用禾草。中秋當日,將用沙田柚製作龍珠,用葵葉作龍尾。

材料:禾草、麻繩、竹枝、鐵線

1. 削平竹枝

2. 火槍加熱,以便彎曲

3. 澆水冷卻竹枝

4.砌龍頭,用釘槍為竹枝加洞,再以鐵線固定

5. 平均鋪上禾草

6.用麻繩等距繞圈紮實,勿過緊,預留空間插香

7.龍身以麻繩定型,下撐竹竿,用相同方法固定禾草

8.修飾,剪掉多餘禾草

招攬村內村外人 火龍助凝聚社區

香港傳統節慶眾多,舞火龍獨特之處,在於凝聚社區。用以製作火龍的物料成本不高,相反對人力需求卻相當大,以大坑舞火龍為例,一晚需約300個義工。科大人文學部副教授、華南研究中心主任廖迪生表示,中秋火龍有別於其他節慶,需合眾人之力「紮出來」,「現在許多節慶,花錢就可以買那項服務,如剛過去的盂蘭節,神功戲都是另找劇團演出,但火龍要有人紮有人舞,要求社區成員高度參與。」

舞火龍屬中國南方習俗,例如汝城、豐順埔寨、揭陽等地,不只香港獨有。廖迪生表示即使在香港,過去柴灣村落亦曾有舞火龍,都市化下,大坑、薄扶林村火龍傳統能持續至今,於2011年更被列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背後靠人際網絡維繫,「大坑的客家村雖已沒有,幸有地區組織『福利會』,每年都能凝聚一眾舊街坊;薄扶林村除了村民,亦招攬了港大學生、義工參與」。 火龍傳統單靠村民難延續,其實大坑、薄扶林村每年都會招攬義工,坪輋火龍亦需要村民及義工機構如「義遊」、中大學生等參與。廖迪生認為這是健康的社會模式,「大家互相幫忙,不是有事就報警、投訴,而是透過地方自發力量解決問題」。舞火龍的另一特色,就是巡遊社區,在節慶中凝聚街坊親里,有助建立社區,廖迪生表示:「這是傳統中國社會的特色,大家歡度節慶,用活動和地方宗教連繫、服務社區。」

地方傳統能在香港這大城市延續過百年,列入「非遺」,後又在香港其他地區「開花」,實屬難得。

■交通方法

1. 於粉嶺火車站轉乘小巴

乘港鐵至粉嶺站,轉乘52K專線小巴至坪原路九記士多下車(車程約17分鐘)

2. 於上水火車站轉乘巴士

乘港鐵至上水火車站,於上水廣場地下巴士總站轉乘79K巴士,於坪輋元下村站下車,步行約2分鐘至九記士多(車程約33分鐘)

文:歐慧兒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中秋 黃志強 打鼓嶺 坪輋舞火龍 每日明報-FE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