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無極熱」 5.1億巨作破三大紀錄 《1985年6月至10月》啟示錄

文章日期:2018年10月06日

【明報專訊】9月尾又是香港拍賣季節的開始。打頭陣的蘇富比秋拍,有破天荒的最大幅趙無極作品《1985年6月至10月》,最後以逾5.1億港元拍出,比估價3.5億元高出四成半,連破拍賣史三大紀錄。價值連城的作品背後,有什麼特別之處?

翻查紀錄,另一拍賣行佳士得在去年11月的秋拍,總成交額達34.26億港元,4件拍出逾2億元的藏品其中之一,便包括有趙無極抽象油畫《29.01.64》,當時以逾2.02億元落槌,刷新了趙無極作品的拍賣世界紀錄。結果這紀錄不足一年後便被《1985年6月至10月》打破;並同時創下另外兩項拍賣紀錄,包括亞洲油畫世界拍賣紀錄、香港拍賣史上最高成交畫作。原本的亞洲油畫拍賣紀錄,為2016年在香港以2.36億港元成交的吳冠中《周莊》,今次以高出近乎一倍價錢刷新紀錄。

近數十年來,趙無極的作品獲全球國際級美術館廣泛收藏,大型回顧展多不勝數,其作品在拍賣市場上的全年成交總額,更直逼西方藝術大師,是極少數真正全面走向國際的華人現代藝術家。

趙無極和貝聿銘的友情見證

《1985年6月至10月》是他平生創作尺幅最大的油畫,此三聯屏壁畫闊10米,高2.8米,是因應建築大師貝聿銘的邀請而創作。趙無極與貝聿銘二人的背景相近,同樣出身自民國時期的大家族,父親亦均為銀行家。1952年,兩人於巴黎Galerie Pierre Loeb畫廊一見如故,二人雖分別在不同領域發展,卻展開長達60多年的珍貴友誼,後來貝聿銘多次邀請趙無極為旗下建築項目創作壁畫。

在1980年代,貝聿銘接獲新加坡Raffles City的工程,在接近完工時邀請趙無極視察,並希望他在主樓大堂的巨大牆壁上創作壁畫,與另外兩位西方大師Ellsworth Kelly及Kenneth Noland的傑作一同展出,成為新加坡當時最重要的當代公共藝術收藏。趙無極回到法國後專注創作,經歷5個月,《1985年6月至10月》終於面世,並在1986年Raffles City開幕時正式登場。此作品一直公開展出,直至2005年Raffles City大規模翻修重建為止。當年此畫作已登上香港佳士得,在「20世紀中國藝術及亞洲當代藝術」專場拍賣,連佣金以1800萬元成交,刷新當年的華人油畫紀錄;事隔13年,此畫再度在香港拍出,升值逾27倍!

成交價升幅強勁,背後自然有原因。首先是《1985年6月至10月》上次拍賣時,趙無極仍然在生,他在2013年離世後,藝術界開始掀起「趙無極熱」,其作品的成交價可謂直線上升。而且他的三聯巨作極為珍罕,由1966到2006年整整40年間,只創作了20幅巨作,當中3幅被博物館典藏,7幅由趙無極基金會保管,僅得10幅在私人收藏家手上流傳。對上一次在拍賣場上出現趙無極的三聯作已是5年前,當時這位抽象大師離世不久,《15.01.82》在「香港蘇富比40周年晚間拍賣」登場,5800萬元起拍,最後連佣金以8524萬成交,該幅三聯作的尺幅比《1985年6月至10月》小上一半有多,僅高1.95米、闊3.9米。

事實上,巨幅三聯屏在趙無極的創作中,是具有特殊意義的創作形式。在西方傳統,三聯屏創作跟文藝復興後的宗教繪畫息息相關,陳述聖經或聖人的故事,富莊嚴神聖意義。《1985年6月至10月》每聯的闊度並不相等,中聯(2.8×4米)較左右兩聯(2.8×3米)闊,也是明顯呼應文藝復興以來宗教題材的三聯屏比例。

呈現釋放自由的「無我」心靈

根據蘇富比專家的形容,《1985年6月至10月》代表了趙無極「無境時期」的經典特徵,其開放式構圖、大膽擴散放空,將結構鞏固於四周,給予中央位置更多空間,反映趙無極當時心境豁然開朗,不再執著於「唯我」之心,呈現釋放自由的「無我」心靈。紫翡藍在濃淡乾濕的變化中營造了虛與實、空與滿,結合輕盈迴盪於各處的細膩輔色,構成靈性的畫面。趙無極在1981年於台北重遇闊別多年的國畫大師張大千,張大千晚年的潑彩山水,也由1960年代的西方抽象繪畫融和調合而生,此可能也啟發了趙無極,在作品引入中國繪畫的創作技法與藝術境界。

但這幅作品令人讚歎(及驚訝其天價)之處,或者並不止是其藝術技巧、藝術層面上的意義,而是畫作背後的故事,既是趙無極和貝聿銘的友情見證,也是現代建築與當代公共藝術的一次crossover傑作。

文:馬里斯

編輯:陳淑安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收藏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