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看建築:財記百貨人體工學 扭盡六壬掛貨就手

文章日期:2018年10月07日

【明報專訊】這次我們記錄的樓梯舖在土瓜灣鴻福街,名為「財記百貨」,到底什麼是百貨呢?

「我們這行不叫雜貨,叫百貨,雜貨是賣米油鹽醬醋,我們是賣洋雜,這髮剪就是日本貨。」老闆娘周太說。而百貨店和士多雜貨店不同,以賣日用品為主,例如毛巾、肥皂、牙刷、剃鬚刀和花露水等等。

繼上次的立面圖教學,今次我們會談談人體工學(Anthropometry),探討樓梯舖如何在狹小的空間裏體驗人體的學問。這個專業詞語聽起來似乎離我們很遠,但實際上已融入了我們生活裏,一張椅子、一個滑鼠的設計若然想用得舒服必然要根據人體比例,令腰位貼得舒服,扶手位置恰好。下一步,人體工學從何而來?

回望歷史,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和建築家開始注意自然的比例和韻律,並引伸到人體美學,達文西的維特魯威人(Vitruvian Man)就是出自無數的解剖研究。當時藝術家雖然了解人體,但只着重當中的美學,還未將人體比例的學問用在家俬和建築上,令人用得舒服和健康。

直到二十世紀的現代主義流派設計家和建築家才將人體工學用於家俬和建築上,柯比意的人體工學草圖(見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的The Modulor 1&2 p.51, 67),人體工學這個當時新穎的設計概念一反以前的超比例建築。

把不合理空間設計為合理

面對狹窄的樓梯底,樓梯舖用家首先要將不合理的空間設計成用得合理。這類的空間問題,從上一期的安樂士多,到現在的財記百貨亦是如此。由於財記百貨的店主周伯本身不高,所以店舖側面的鐵櫃高度相對較低,後面的放針線木櫃設計典雅之餘亦一分為二,上下各一,一來是為了配合周伯身高手長,方便運送;二來是為了方便收藏於百貨之中。

上次提過立面圖(Elevation)可觀察到店面設計,當我們看財記百貨的立面,除了留意一些明顯事物,諸如招牌漢字美感和令人眼花撩亂的貨品外,會否忽視了一些小事物,雖小但不瑣碎,而且充滿生機——例如招牌上的掛鈎。這些掛鈎到底有何用途?

浴簾舊布充當「保護罩」

到鴻福街走走,會發現因猛烈陽光長期照射在這條街道上,所以店舖整個立面以布包住來擋太陽,景觀上部分是紅字白底,下面是四塊布小心翼翼包住,左邊和下邊的布包住紅白藍膠袋和兩個盛貨的紙箱。右邊的布包住膠袋之餘還有木櫃裏的花露水、門鎖和黑旋風殺蟲水等等。中間的布除了擋住陽光曬到貨品之餘,還擋住光線照入店內,掛鈎就是撐起這個「保護罩」,免得貨品發黃和變質。

周太說:「我們這些賣百貨的人,很愛惜貨品,陽光把貨曬到甩色,顧客會嫌舊,便不會買。」於是夫婦二人想到掛布遮太陽。「我們都是廢物利用」,鯊魚圖案的一塊原是浴簾,上方一個個洞正好穿一條繩,好掛在招牌的小鈎上,「這些洞是雞眼窿,跟鞋上穿鞋帶的洞叫法相同」。浴簾太長,周太剪出下半部分縫在上半部分的右邊,布便夠闊,橫在招牌下剛好。另一幅粉紅布是以前做製衣廠的街坊所送:「看見我們的布都舊了嘛」,右邊一幅由兩塊花紋不同的布駁起,「因為這塊窗簾布不夠長,遮不到地上放臭丸的箱」,縫合兩塊布,對周太來說輕而易舉,她還在布的邊緣縫了幾個「耳仔」,即布條製成的圈,方便掛上樓梯舖邊框的鐵鈎。

開店時用以掛貨的晾衫叉,中午就可用來頂起護貨布,下午四時許收舖,周伯先收回晾衫叉,順手把布勾下,拆掉固定的衣夾,右邊懸着的小膠兜,高度在周伯手肘左近,他一除下衣夾就隨手放進膠兜中,這財記的招牌巨幕,不到五分鐘就拆了下來,周伯小心摺得整齊再放好。從街道側面看,財記百貨較為突出,因為樓梯舖空間細小,假如不將貨品騰出,周伯和周太就無位入舖了,另外將貨品搬到外面,可讓顧客留意得到,但面對強烈陽光,又要以大布遮掩,周伯只得用晾衫叉將布掛上。我們可以替周伯想想,有沒有其他更符合人體工學的方法可應付這問題?

■預告﹕財記招牌上可見兩個方框,又有什麼緣由?下集會揭示財記百貨的內部空間。

文//鍾智豪、曾曉玲

圖 // 鍾智豪

編輯 // 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