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工作坊承傳手藝 甘維俊巧手助雨遮重生

文章日期:2018年10月23日

【明報專訊】他是修遮高手,但他從沒蹲在路邊小檔替人修遮。

他視遮如寶,這天身上帶着數把寶,一把是40年前買的男裝縮骨遮,另一把則是從街上撿回來的爛遮,等了很久才在街上撿到適合的傘面和配件作重修。其實,他不是修遮師傅,卻是香港獨一無二的修遮工作坊「雨遮重生」的創立人和導師。他叫甘維俊,數年前退休時還是行政經理,如今承傳街上老者手藝,開創自己的人生新方向。

去找甘維俊(Joe)之前,有朋友聽聞「雨遮重生」全科修遮工作坊,就拜託記者訪問時順道把古老雨傘拿去修,那是一把永久保修的名牌雨傘,朋友家人用了20年。

原來記者也搞錯了,他是修遮導師,不是修遮師傅,但他還是經常帶一把遮出街,帶三把朋友拜託維修的遮回家。「你拿來我當然不收錢,但對唔住,我幫你唔到。」Joe以嚴謹的態度說:「此傘,你看,一是線位鬆脫,物主可自行縫回,二是金屬傘骨彎弓,不可能鉗回百分百的直,三是一組倒鈎斷裂,是死症,無得換。」

一把雨傘用足40年

再說下去,他就好像在怪責物主,認真地說:「你這朋友怎麼沒好好珍惜這把遮。傘有少少壞,就要修,不要等到爛成這樣才來修。」肉緊雨傘失修,透露了他對傘子的執著和認真。「對!我做事很認真很專注。」

今時今日,還有多少人會拿傘子去修?還要自己落手落腳補遮面呢?講真,落完雨,在街上看到好好收摺雨遮的人也不多!深水埗著名的「遮王」,家族賣遮176年,就說城中人不少雨遮都是自己開遮閂遮搞壞的,更說現時的超輕遮是「垃圾遮」,大家有爛即棄。

這邊廂,我城的人一場風雨就把雨傘棄掉,那邊廂,「雨遮重生」工作坊卻幾乎班班爆滿,兩年下來,已舉辦了30多個工作坊,每堂3小時,更常到社區中心、理大活齡學院及樂活新中年舉辦。那誰來學修遮呢?2010年曾患急性糖尿病入院的Joe,今天看來精神奕奕,說話爽直沒半句多餘話,他說:「什麼人也有。有些人的雨傘有紀念價值,能把舊傘修好,很是寶貴;修遮手藝本身也很好玩,除了長者,也吸引一些公司同事一起來學。他們不用帶爛遮,我和助手會有傘給他們修理,他們學到東西,用自己的方法令雨遮復活,很有成功感。」

這個3小時的修遮工作坊,有趣的是,導師甘維俊示範修遮細節時,一雙巧手投影在牆上會變大,記者誤以為是PPT,立即給Joe糾正:「是投影機啊!會直接影着我修理的過程,例如拿針線縫傘珠,線步及縫法都是手藝,然後放大給所有學員看。」

或許,也要替扔遮的人講句公道話,有些或感到修遮貴過買遮,有些又或在社區遍尋不見修遮人,他們無網頁無WhatsApp,好像比UFO還要飄忽!

但Joe從不捨得隨手扔棄一把雨傘:「我特別喜歡雨傘,遮好靚。我家有7兄弟妹,我排第三,我們出身很貧窮,所有爛了的東西,第一時間就是想着如何去修好,如何用下去,而不是扔棄。我真想扭轉現在爛遮就扔,買把新的局面。」

他自小也特別好奇,現在的孩子一放學就點到點從學校被接回家,Joe當年卻常在街上到處鑽,長大後也愛看街上小檔修理生活器物。他跟第一把爛遮結下不解緣,是1994年,當時他看到路邊一檔補鞋修傘師傅的手藝:「那是深圳的一個小檔,那天我把直遮拿去修,大叔從罐頭剪出一小片金屬,包着斷骨,雨傘又重生。令我深刻難忘。」但20多年後,他指導學員修得比大叔更穩固,用鐵片包好斷骨後,還加上鍋釘。

真是好手藝!再來看看Joe身上帶着的數把心愛的雨傘,風雨同路幾十年。「這把已40年了!」它是一把長身縮骨遮,看來骨直、傘布整齊,有如燙得貼服的西裝,「你每次用完傘子都要收好把傘,貼貼服服」。另一把是傘布質量很好的縮骨遮,他先撿了爛遮,拆去破傘面,等了一年,終於在街上等到大小一樣的「終極傘面」,再把兩根壞了的金屬傘骨,接駁上玻璃纖維骨,並把原裝傘的扣帶縫上,以本地名牌遮布取代原本的意大利名牌遮布,為傘子延續生命。

不過,阿Joe的手藝並不是那次和深圳大叔擦出火花的,那年以後,大叔有大叔修遮,Joe有Joe的上班族生活,他在一家珠寶出口公司任經理。

患糖尿險喪命 脫離上班族生活

2010年阿Joe工作忙得不可開交,本還沒打算退休,沒想到一場突發性糖尿病,幾乎要了他的命。奇怪了,Joe不是凡事打理妥當,怎麼對自已身體如此馬虎?「這是因為我患的二型糖尿病,血糖指數剛剛好是邊緣,所以便不當一回事。怎料疾病話來就來,當時我酮酸中毒,血糖指數很高,很危險,立即送進醫院留醫多天。」

認真的人,也認真對待康復;出院後醫生建議他每天為自己刺4次手指驗血糖,他則篤足7次手指,之後的3年他成為了不用吃藥的「抗糖」勇士,問他秘訣,他說:「秘訣就是不要懶,不要速食文化以為吃幾劑偏方就立即搞掂,要改變飲食,要好好運動,要避免煙酒……持之以恒。」

賺回健康,他選擇退下火線,但習慣日理萬機,以後日子如何打算?他說人生中最「痛恨」自己的,就是過度專注一件事,他開始沉迷修傘,曾經在街邊看着修遮師傅半天,曾經在街上撿拾風雨過後的爛遮,過千雨傘經他手,他有整齊的工具,整齊的筆記,還有,「我開始自學修遮不久,就看到自己要走的路——傳承」。

晚上球場開班 薪火相傳

現在一些地方或許流行露天影院,卻總不會流行露天修遮坊吧!那就要見識Joe的球場「雨遮重生」。2016年秋,他拿着30公斤重甸甸的工具跑過不同地點開過數班後,嘗試晚上在球場開班,報名人數達27、28人。「剛好那球場的射燈歪了,偏差射在觀眾席,正好照着學員學習,利用周邊下棋小石枱作討論小組, 要實習修遮嘛,就利用乒乓波枱,他笑說:「朋友借我LED燈(照着導師教學),幾個街坊幫手搬燈座。」就這樣開始了他的修遮工作坊。很過癮的修遮班,但他強調自已的路是薪火相傳,希望把修遮推廣至學校,若然18區都有低廉的修遮站,那就更好了。「現在大家用遮都是爛了即棄,修理壞遮的古老手藝亦愈來愈稀有,我希望這古老手藝能繼續承傳,以及有義工成立修遮站,減少扔棄。要知道雨傘的部件包括塑料柄、尼龍遮布及鐵遮骨,均需幾十年或更長時間才可分解。」

然而,看到一把遮,遮骨幼細關節又多,修遮好像很難學啊!「你錯了!修遮並不難、不複雜的;你未必做到我那麼靚,但你會學到如何修遮,無一樣事情是難的。」

■給香港的話

「讓我們一起承傳古老工藝,珍惜身邊日常物品,以一雙手學習修復重用,減少無謂購物,實踐環保低碳生活。」

■Profile

甘維俊(Joe)

2016年設立「雨遮重生」全科修遮工作坊,為全港首創,現為該團隊的首席導師。在7兄弟妹的大家庭長大,也在生活物資貧乏的1950、60年代成長,自小惜物尤愛雨傘。數年前退休,之前為珠寶出口公司行政經理,與修遮的緣分始於惜物和欣賞手藝。2010年突然因糖尿病酮酸中毒(糖尿病併發症,酮酸堆積,令血液pH值下降),險些踏進鬼門關,經此一役,很想分享生活經歷和手藝傳承,常到不同機構分享康復兼3年毋須服藥的「抗糖」經歷。2018年10月,成為理大活齡學院「反斗奇兵」計劃十大得獎者之一,透過獲獎基金,即將與NGO推出第一個「區區有遮整」的修遮站。

文:朱一心

編輯:廖偉龍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人物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