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星夢?60歲都未遲 銀髮族登大銀幕做主角

文章日期:2018年10月27日

【明報專訊】要在銀幕或媒體上展現風釆,成為鎂光燈下的主角,大家總認為是年輕人的專利,似乎與兩鬢轉白的銀髮族無關。一個機緣,讓李英濤(濤哥)擺脫百無聊賴的退休生活,搖身一變成為連兒子也大讚「老竇你好型」的幕前演員。他從一則平面廣告開始,再參演多套青年導演的短片,繼而登上電視及大銀幕。60多歲的他以行動證明,發明星夢不是青春少艾的專利。

10月初的晚上,秋風起,濤哥穿起清潔工的熒光外套,在蘭桂坊的斜路上一臉吃力地推着垃圾手推車。遠處傳出一聲「CUT」,他立即從辛苦繃緊的表情中鬆一口氣,然後與旁邊劇組人員討論剛才的表現。濤哥這一晚飾演街頭清潔工,看他熟練的姿態,呼吸之間就讓人感受到他的「戲」,令人有一刻錯覺以為他是某個資深演員,但原來他的演藝生涯不過是退休後才開始,真正「擔正」拍短片的年資亦只得5年。

《樹大招風》宋局長 退休幾年新手變老戲骨

濤哥生於青島,有山東人骨架高大、性格豪邁的標記。他自小移居上海,長大後一直在工廠工作。1990年代初,為了孩子的未來,決定舉家移居香港,輾轉從事不同行業,後來又回到內地工作,一星期有五天都在內地生活,一直到2008年才退休。「退休後與家人相處的時間確實多了,但他們畢竟各有節目,不能時時相伴。自己只能在家上網、看電視,又或行山、游水,慢慢就覺得很悶,但又難再尋找工作,實在苦惱。」

就在退休後一年多,2010年有朋友介紹他試鏡,正愁着苦悶的濤哥就決定膽粗粗去試,「其實我也不太清楚細節和內容,誰知隔幾天就獲通知成功入選」。就是這個坐在大沙發上與「兒子」飲紅酒的理財廣告,為他打開了人生的另一頁。

隨着接拍廣告的數量日多,濤哥在演藝界開始累積了經驗和人脈。2013年在廣告界朋友May的推薦下,為香港城市大學學生拍攝畢業作品,飾演一個說上海話的爺爺,「其實當時我和導演都各有各擔心。因為那是我第一次擔正做主角,整條片都是講我的,我也怕拍不好。導演亦不太認識我,不肯定我是否拍得來。但後來拍攝非常順暢,這才有了之後的一連串短片演出機會」。

李英濤,這名字自此開始出現在大大小小的短片製作,甚至在商業廣告片之中。在黃飛鵬及盧鎮業執導的《最後的地圖》中,他是一個夜更保安員;在鮮浪潮得獎作品《白沙堆》及《積雲》裏,他的情感時而內斂時而豐富動人;在《樹大招風》中,他是嚴肅的宋局長;在麥曦茵執導的《如果,這是文明》中,他是冷酷的嗜血屠夫。才短短幾年,他拍過的廣告、短片、電視劇、電影已經多得不能盡錄,內地或本地的,已經播出的或未曾公映的,不計其數。

與年輕人相處 開心有趣

劇組裏進進出出的都是年輕人,濤哥非常高興:「自參與拍攝以來,自己的心境有很大改變。像我這把年紀的,多半是在公園打啤牌、下棋,我覺得好煩好悶,但與年輕人相處就很開心。他們的世界很單純,很好玩。用我現時的年紀去接觸另一年齡層的世界,感覺非常有趣。」他笑言:「就連兒子早前在網上看到我接受訪問的短片,他亦不禁驚訝:『老竇,你好型喎!』」

作為過來人,濤哥曾經因為退休而感到苦悶,現在卻在演藝覓得新天地,「再三多謝之前一齊合作的導演及工作人員,多謝他們對我的支持及鼓勵」。他希望告訴其他有意嘗試發展幕前工作的銀髮同路人:「拍片其實不艱難,只要學懂演人而非演戲就對了。學會揣摩角色的情緒,此為其一;其二是心境要放得開。不要害羞,要學習面對別人的談論或指點。其三,多看看別人如何演,從中吸收及掌握演技;第四點,多做眼部練習。眼望遠方(100呎以外)的綠色植物,雙眼會更有神,並練習短時間內不眨眼。拍攝時就不會怕光,亦可減少因眨眼而造成的NG。」

反覆練習咬字 糾正口音

要入行,濤哥始終認為機會是一大因素。當初自己也是因為有人介紹才有機會入行。他略有歉意地說:「片場人多,他們大多以英文名字相稱,我實在難以記得他們的名字。再者我在片場一般都是專心揣摩對白,無心再記其他事情。記着劇組人員的名字,還真是一大難題。」同樣是六七十歲的同輩,如果曾在內地生活良久,多半會如濤哥般帶着一口鄉音,這會否影響演出呢?濤哥坦言:「背對白不難,花時間把對白轉成廣東話才難。由於我人生大部分時間都以普通話溝通,很少用廣東話,平日生活對話問題不大,但地道用語就較難了。幸而不少導演一直包容說:『濤哥,不要緊的,似你這年紀不少也是內地移民來的,語音不準確也不要緊。』」但為了拍攝更順暢,濤哥每次都會反覆鍛煉,「我先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咬,然後串起來,之後再連接語句」。他堅信,人無可能十全十美,但努力做到最好就是他的目標。

文:黃怡穎

編輯/王翠麗

美術/謝偉豪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人生下半場 長者演藝 老正工作室 銀髮模特兒 每日明報-人生下半場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