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術學院校慶展來港 跟徐悲鴻看國畫變革

文章日期:2018年11月02日

【明報專訊】說到徐悲鴻,大眾多想起他畫的馬,颯爽英姿,彷彿要從畫紙一躍而出。但徐悲鴻被歷史銘記,不僅因為他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更是作為中國現代美術史的奠基者,他改良中國美術教育體系,影響深遠。今年適逢中央美術學院百周年,校慶巡展「徐悲鴻與他的時代——中央美術學院百年校慶精品展」來到香港,從以首任院長徐悲鴻為代表的藝術家們的作品,回顧中國美術如何從傳統走向現代。

現正在香港一新美術館舉行的展覽,展出作品六十一件,均為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品,包括徐悲鴻、張大千、齊白石、黃賓虹等三十三位畫壇大師的作品首次與香港觀眾見面。今年早前的「悲鴻生命——徐悲鴻藝術大展」已經回溯了徐悲鴻的藝術生命,為什麼又計劃以「徐悲鴻與他的時代」作為校慶百年的獻禮?策展人紅梅說:「『悲鴻生命』反響熱烈,全國各地的美術館希望展覽能夠走入地方,我也希望能有一個更全面的展覽,呈現央美在二十世紀美術發展史上的推動作用;以對徐悲鴻的研究切入,對二十世紀早期中國美術基本面貌的研究會更加深入。」與內地巡展相比,香港展可會作出調整?展覽總策劃、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表示:「各地的展覽都有意識地與地域發生對話。香港因為空間有限,只能減少展品,並選擇尺寸小一點的畫,但總體是能夠體現徐悲鴻和這個時代的面貌。」

強調基礎訓練

作為中國公派留法學習美術第一人,徐悲鴻一九一九年赴法,後進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學習。事實上,徐悲鴻赴法前,已發表文章〈中國畫改良之方法 〉有系統地探討中國畫改良方法。張子康認為在中國畫改良的路上,徐悲鴻「一意孤行」地以寫實主義的技巧和觀念改良傳統中國畫,使得他站在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從傳統向現代轉型的歷史節點上。「中國畫的改良伴隨着西畫的中國化問題,徐悲鴻是第一位用畫油畫的形式畫國畫的藝術家,他不斷在西畫中融入中國畫的元素、語言、思想或東方的美學概念;中國畫方面,他主張西方寫實主義講求的基礎訓練:畫素描、寫生。」徐悲鴻反對固守筆墨的傳統派、反對摹古派,張子康指:「中國畫是從臨摹開始,徐悲鴻不提倡這種學習方式,覺得應該有一個嚴謹的訓練,應該把『形』抓準,提倡將西方的基礎教學應用在中國的美術教育。」

紅梅介紹「徐悲鴻與他的時代」展覽時說:「主要以徐悲鴻為核心,展出兩批藝術家的作品。一是與徐悲鴻志同道合,共同促成中國美術轉型,期待有新發展的藝術家。例如:齊白石、張大千、黃賓虹等;另外,展出徐悲鴻弟子和追隨者的作品,這些青年才俊成為早期的開宗立派者,奠定了相關領域的基本面貌。」巡展來到香港,紅梅特別選了與香港關係密切的藝術家和他們的代表作品。訪問中特別提到旅美畫家王少陵,一九三○年代徐悲鴻在香港大學舉辦畫展,王少陵慕名拜訪,後在徐悲鴻的悉心培養下,王少陵成長為香港引以為榮的藝術家。

被指「保守畫派」

徐悲鴻主張中國畫改革,終生致力建立中國的美術體系。但他對形式主義一直持批判態度,因而引起眾多反對的聲音,有人稱其為保守畫派。張子康坦言:「留法時,徐悲鴻是屬於保守一些的畫派,他的繪畫重視基礎訓練,他不太推動像畢加索這樣的表現主義。」對於徐悲鴻的「保守」,紅梅說:「我們都有自己的獨特審美偏好,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徐悲鴻選擇了寫實主義的手法和觀察世界的視角,改良中國畫,堅持這樣一個藝術主張,相對來說他就會排斥類似野獸派、印象派、後印象派等更注重形式主義探索和藝術本體探索的畫派。」儘管一直處在爭議中,徐悲鴻仍堅持自己的理想,他從央美成立以後,實現了中國畫的系統改良,亦開創了中國美術的教學體系。

■徐悲鴻與他的時代——中央美術學院百年校慶精品展

日期:即日至12月1日

地點:九龍觀塘海濱道165號SML大廈4樓一新美術館

查詢:www.sunmuseum.org.hk/current-exhibition

文:彭月

編輯:陳淑安

電郵:cul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文化力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