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藏與藝術:八旬華人藝術家不忘「根」

文章日期:2018年11月03日

【明報專訊】如果問,世上有哪一種職業,是愈老愈吃香的?你會想到「藝術家」嗎?最近,筆者看過兩位年逾80歲的華人藝術家的展覽,真正體會到「老而彌堅」的意思。

第一位是已年屆84歲,正在中環都爹利街世界畫廊(Galerie du Monde)舉行個人展覽的馮鍾睿老師。誰是馮鍾睿?拍賣行圖錄的介紹是這樣的:「台灣1960年代著名抽象團體『五月畫會』成員之一,由於受到西方抽象表現主義影響,以反學院派、反規則束縛,重視個人情感釋放,由西方抽象出發,進而結合東方水墨,試圖開創傳統中國水墨繪畫的新路,尋出東方當代的抽象意義。」

馮鍾睿糅合西方抽象 開創水墨畫新路

那麼從文人詩人的角度,又怎樣看他的藝術風格?已故作家余光中在1961年撰寫的一篇文章《五月畫展》中,曾經如此形容馮鍾睿的作品:「它的色彩低沉,闇莫,深潛,頗具東方式的含蓄,而無東方式的凝練。」

從以上兩段文字,我們也許會發現一個重複的關鍵詞:東方。就此,筆者特別訪問了世界畫廊總監楊永金(Kelvin),我先故意不提及上述的關鍵詞,看作為專家的他會怎樣以簡單幾句話來形容馮鍾睿的作品,果然十分巧妙地,他也說到了這點:「貫穿60餘年的創作,馮鍾睿將東方(水墨)藝術實驗、抽象化,融合西方抽象表現主義及東方傳統繪畫精髓;突破僵化的藝術形式而創造出獨具開拓性及生命力的藝術語言。」

是次展覽名為「悟:1998-2018」,當中包涵了馮鍾睿近20年來的十多幅精選作品,大多具備了他在過去多年一直反覆試驗和求進的創作元素:抽象、拼貼、壓克力、水墨等,再加上馮氏那些看似中國古代碑文的破牆式書法字句,其藝術風格之多變,以及對於各種創作媒介的掌握能力之高,實在令人驚歎。

「一個人如果能認定目標一直往前走,有個五六十年的堅持,也總會有一點成就。」這是馮鍾睿老師一直深信的。高興的是,他的堅持,也獲得到不少中外藏家支持。據筆者了解,今次便有內地、台灣、東南亞、美洲和歐洲的藏家或親身到場出席展覽,或付出真金白銀的支持。

另一位最近有機會在工作上接觸的老前輩藝術家,就是蕭勤老師。我們公司的團隊也十分榮幸,可以參與蕭勤在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舉行展覽的宣傳工作。

蕭勤:東方文化作底蘊 創作內涵滲宗哲

剛收到來自蕭勤國際文化藝術基金會的一本剛出版的口述自傳式著作《逍遙王外傳:側寫蕭勤》,急不及待花一整晚讀完後,真的不禁再一次驚訝於蕭勤如此豐富的人生經歷。

他1935年在上海出生,1949年走到台灣,並創辦當地第一個現代藝術組織:「東方畫會」。後來遠走歐洲,並在當地藝術圈逐步站穩陣腳,以至後來開創了藝術史上有名的「Punto龐圖國際藝術運動」……蕭勤一輩子堅持的藝術創作和展覽經歷,都毫無保留完整地呈現在此書中。

說到蕭勤的創作風格,此書作者吳素琴(現為蕭勤國際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如是說:「蕭勤的創作之路,從個人的東方文化根源為始,以開發自我繪畫特色為方法,經由精神及心靈世界的探討,將創作視野拓展至禪、道、中國老莊、西藏密宗、印度壇城等東方哲學及宗教的研究,後續並融會了對天體物理及宇宙現象的探索發現,形成了其追求生命及宇宙和諧、均衡的創作路向」,「蕭勤以他帶着東方內涵作為底蘊的畫作,在西方藝術的領域裡奠定了屬於他自己的藝術版圖」。

大家看到嗎:又是「東方」!那會是巧合嗎?

說到這裏,突然想起有一次蕭勤在被問到「如何使中國繪畫的優秀傳統復活發揚而走向現代化道路」時,他提到的其中一個建議:不但要消化自己的傳統,且要吸收融化各時代的世界藝術經驗。

常言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眼見不論馮鍾睿還是蕭勤,都在近年的藝術市場發展得不錯,我們就會明白在面向國際的同時,不忘回歸東方精神與文化根性的這條路和創作方向,應該是錯不了的。且以兩位藝壇前輩的小故事,與各位有志者互勉。

文:伍常(前佳士得美術學院課程主管,現為獨立藝術顧問公司Collect總監。 http://www.facebook.com/wuchang55

相關字詞﹕蕭勤 馮鍾睿 伍常 每日明報-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