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動「蛇」腰 化身最佳模特兒

文章日期:2018年11月20日

【明報專訊】秋去冬來,是遠足旺季,亦是遇蛇高峰期。

記得兒時看古裝電視劇,主角被蛇咬後會立即四肢乏力、嘴角淌血,繼而毒發身亡,所以現實中一旦遇上蛇,我們當然會害怕,唯恐會即場喪命。事實上並非逢蛇必毒,香港境內52種蛇中,逾七成不含毒性,而且根據香港中毒諮詢中心的紀錄,中心成立十多年來亦從未有人因蛇咬而致命。為何我們如此怕蛇?兩個來自香港大學生物科學院的生態愛好者,決定為蛇平反。

港大博士生Sam Yue和港大生物科學院助理教授宋亦希,均來自香港大學生物科學院,二人同樣對本地生態情有獨鍾。Sam自小在加拿大成長,香港的多元物種令他非常雀躍,特別是兩地蛇種的分別,「我住的溫哥華只得3種蛇,整個加拿大亦只得20多種,香港的蛇卻有超過50種」。根據漁農自然護理署資料,香港有52種蛇,當中不少屬罕見品種,包括金環蛇、銀環蛇、眼鏡蛇,還有在內地被列為極度瀕危,世界上最長毒蛇眼鏡王蛇等。由於不同蛇種需要的生活環境各異,而香港多元的生境如田野、沼澤、海岸、叢林等,正為各種蛇提供適合的棲息環境,故此本地蛇種不但比加拿大多,同時佔全中國的四分之一。

變色眼鏡王 愈大愈低調

蛇可能令人聞風喪膽,在Sam眼中卻與其他動物無異,甚至擁有獨特魅力。他來港後逐漸愛上拍攝生態,蛇往往成為鏡頭下的主角。Sam認為蛇的斑紋、顏色、蜷曲狀態各具特色及美感,例如罕見的眼鏡王蛇原來會「變色」,幼時黃黑相間的鮮明斑紋,長大後則呈啡色;俗稱珊瑚蛇的麗紋蛇,蛇背呈紅黃黑色,蛇腹則擁有如琴鍵般的黑白斑紋。

2016年,Sam憑一組4幅、以蛇為主題的相片,於法國攝影比賽The Prix de la Photographie奪得銀獎,其中一幅的主角青竹蛇,正正是在港拍攝。相中的青竹蛇冷傲地纏繞在樹椏間,就像影樓中的模特兒,他分享:「青竹蛇屬於樹上生活的蛇,牠們自然的蜷曲狀態很美麗,我刻意拍牠側面,就像牠在看着我。」當時Sam與牠相距少於一米,其間牠只是安靜地在樹上歇息,未有惡意舉動。可是,青竹蛇與港人的「摩擦」其實最多,據醫院管理局回覆,由去年10月1日至今年10月31日,82宗市民被蛇咬傷入院個案中,青竹蛇佔了61宗。難道青竹蛇特別愛擾人?

港有52種蛇 逾七成無毒

宋亦希解釋,郊遊時只要依主要路徑登山,遇上蛇時不主動打擾,蛇一般會自然離開,被蛇攻擊機會十分微。而人常常與青竹蛇起「衝突」,則與牠們的習性及顏色有關,「青竹蛇習慣靜靜待在植物間休息,以守株待兔方式等候獵物出現,加上保護色強,所以人們行經草叢時較難發現蛇蹤;相反其他毒蛇的顏色一般較明顯,不容易踩中」。

至於「被蛇咬即毒發身亡」的電視劇情節,他表示事實並非如此。記者向醫管局轄下的香港中毒諮詢中心查詢,亦回覆指自2005年成立至今,沒有市民被蛇咬傷而致命的個案紀錄;漁謢署資料亦顯示全港14種陸棲毒蛇中,只有8種屬於被咬後需要及時送院救治。宋亦希說:「毒蛇中以銀腳帶、金腳帶、眼鏡王蛇的毒性較強,但都不會令人立即死亡。過去近廿年亦沒聽聞過蛇咬死人的個案,主要因為香港交通發達,能趕得及到醫院注射血清。」

伸脷辨方向 「內置」熱能探測器

很多人都以為蛇愛四處游走,但事實恰好相反。大部分的蛇都屬於夜行動物,是低調不理世事的「懶鬼」,愛待在昏暗又狹窄的地方,如石隙、樹根,抱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心態。宋亦希解釋:「狹窄環境讓蛇感到安全,如代入牠的想法,就是盡量找一個少干擾,即使有外物入侵亦容易偵測得到,來得及走避的地方。」他又指出有些人看見蛇伸縮舌頭,以為牠們正準備咬人,其實不然,「蛇伸脷是為了蒐集信息,透過空氣中的化學物質,知道哪裏有食物,哪裏有人,末端的開叉部分則可辨認方向」。其實蛇不單五臟六腑俱全,有些器官更比人類先進, 例如牠們的眼睛擁有半透明眼膜,在下水或受干擾時能保護雙眼;部分蛇例如蟒蛇,鼻上更擁有熱能探測器,能辨別周遭環境的溫度變化,以助捕獵及逃生。

相比其他小動物如烏龜、雀鳥等,大眾普遍認為蛇較「兇猛」,宋亦希認為應平等地把蛇當成一般動物看待,「蛇全都吃肉,全是捕獵者,所以大家覺得牠兇猛。但你說牠是不是特別兇惡?我肯定牠不是。如果你把牠逼向牆角,牠受驚下會不會攻擊呢?這絕對是人之常情,每種動物也一樣,視乎你用什麼角度(看蛇)」。

英國心理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曾刊登一項有趣的研究,比較成人與小孩在接觸同一種動物時的反應。研究邀請了38個年齡介乎18至36個月大的幼兒,讓他們同時與蜘蛛、蛇、魚、倉鼠這4種動物互動,然後又分別讓他們的父母與這4種動物互動。結果,幼兒與每種動物的互動次數相若,而且都比成人多至少一倍。可能,我們天生就不特別怕蛇。

生物學者﹕宋亦希

蛇攝影師﹕Sam Yue

變色派:眼鏡王蛇

(圖)

可愛派:鈍頭蛇(圖)

多色派:麗紋蛇(圖)

瀕危派:金環蛇(圖)

無辜派:翠青蛇(圖)

隱形派:山烙鐵頭(圖)

鮮紅派:紫灰錦蛇(圖)

(追蹤生態)

文:歐慧兒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