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坐具、觀看到收藏 一趟椅子的文化旅程

文章日期:2018年12月01日

【明報專訊】剛過去的11月,一批共16張「圖騰椅」,從上海展覽完畢運到珠海展出,又趕着要在展覽一完馬上運到成都。椅子,原本是製作來放在家居裏,讓人安坐的,在時間與空間的旅行上,它是怎樣由原本讓人休息的家具,變成被觀看被收藏的物件?而當我們談論收藏/展出椅子時,我們談論的是什麼?

16張椅子,在短短一個月裏遊歷了不同地方,在空間裏轉移與展示。有趣的是這批椅子本就是關於時間與空間的故事——1997年,北歐設計師Yrjö Kukkapuro應邀為重新改造的赫爾辛基實用藝術博物館設計座椅,他輾轉獲得一幅作者與時間皆不詳的中國傳統剪紙,將當中龍造型的圖案複印下來,壓印在椅子上,稱之為圖騰椅(Tattooed Chair)。事隔20年,一眾設計師包括靳埭強、劉小康、蛙王郭孟浩、高少康等重新為圖騰椅設計不同主題圖案,就是這16張跨洋過海的椅子。

東與西 椅子盛載的故事

從香港到成都,氣溫忽爾下降10度,走進成都創意設計周的一號館,主題是城市空間館,步入不多久就看見跟香港設計有關的「在其間」展覽,入口處放着每排8張,排成兩排曲線的16張圖騰椅,其中一張髹成深藍色,靠背與椅面書上一個大大的「坐」字,走近細看椅背上又書小字「坐也自在」,這是「靳叔」靳埭強的作品。這「自在」二字叫人想得太遠,人是有思想的,自在與否是主觀感受,一如人會因氣溫、環境改變而作出相應調節,椅子大概不會有感覺吧,它不會為自己原是製作來安坐卻變成展示品而感到不解。

椅子不言語,卻收藏了眾多時代密碼。

至少眼前這16張椅子已有數種解讀的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劉小康的數張椅子書法作品,以靠背與椅面為宣紙,上面書上草書、楷體、瘦金體的筆畫。走前細看,筆畫呈現的形態正是各種中式椅子,所以有了「晉 草六方椅」 、「唐 草圈椅」、「唐 楷椅」與「宋 瘦金椅」,在一張西方椅子上盛載東方的故事,也在一張椅子上盛載另一張椅子的歷史。

文初提及的圖騰椅故事,其實也是在一張西方椅子上盛載東方的故事,Yrjö Kukkapuro當年為何會被一張東方剪紙所吸引?

他的成名作是1964年於西德的科隆國際家具展(IMM Cologne)正式推出的Karuselli Lounge Chair,與簡約的圖騰椅不一樣,是一張滿帶科幻感、如像太空船駕駛員座位的梳化椅,也是趕了1960年代Space Age的太空熱。當時設計界正流行各種創新成型技術,Kukkapuro用了多年時間才將FRP玻璃纖維強化塑膠製作了光亮潔白的外殼,椅座以高級牛皮搭配梳化專用的泡棉填充其中。而往兩邊扶手向下延伸,基座是U形拋光不鏽鋼的彈性結構,也是當年少見的設計。家具設計產業巨擘Terence Conran爵士收藏了4組,更讚此椅為最舒適的坐具。

其實Kukkapuro師承機能主義的Ilmari Tapiovaara,1997年的圖騰椅設計簡潔——由椅背、椅面、扶手到椅腳都是正方或長條形,容易製作、裝卸與運輸,他不再如1960年代般用椅子遙想未來時空,卻做了異曲同工之事——用椅子想像空間與文化上遙遠的東方。

一張收藏了明椅的Y Chair

在一張椅子上盛載另一張椅子的歷史,這不能不提到另一個東西方的故事:丹麥四大巨匠之一Hans J. Wegner在1930年代受到中國傳統明式圈椅的啟發,一直念念不忘,終於在1940年代設計出「Wishbone Chair」,在明式圈椅的基礎上巧妙地融合北歐的有機曲線,最易認的特徵是為了減輕原本的沉重感,將傳統中式椅背轉為Y字形,也因此被稱為Y Chair。

Y Chair是家具收藏者趨之若鶩的藏品椅子,盛載的是東風西漸,文化交流與混雜的故事。東方似乎一直都是西方獲取靈感的一個遙遠的夢,無論是中式剪紙之於Kukkapuro,還是明椅之於Wegner。

而設計師對明椅念茲在茲,不止有Y Chair,1949年Wegner又推出被稱為最美麗椅子的「The Chair」圓椅,將明椅化為極簡主義卻不失其韻,在最輕盈的設計中,依舊有中式敦厚持重之感:The Chair的椅背看似比明式圈椅簡潔許多,但合適的曲度提供了背部良好的支撐力,兩側延伸至最前端的扶手,增加了椅子的包覆與穩定度。由是圈椅的中式風格,成就了Wegner以溫暖木材與清新簡練的造型而化成的現代丹麥風格,一種理性設計與傳統人文關懷工藝結合的作品。

當我們收藏椅子 收藏的是什麼?

Wegner曾言,一張椅子沒有所謂前後,它必須在各個角度與方向都是美的(A chair is to have no backside. It should be beautiful from all sides and angles.)。展館中的16張圖騰椅,下方展台有玻璃鏡反照,因為連椅子的底部也是設計師們的畫布,一樣有其圖騰與要說的故事。

但要做一張360度沒死角、兼具功能與美感的椅子並不容易。不知可否這樣說,由是椅子一向是設計師最想去挑戰,也是家具收藏家最喜愛的物件。各大博物館如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德國的Vitra Design Museum、MoMA等都經常展出椅子。有時總好奇,看椅子時不知道可不可坐進椅群裏?

這天就在展館看到兩個觀眾坐進16張椅子中,開始了他們的漫談。本來椅子就是製作來坐的啊——想起某設計編輯說,有收藏椅子癖的人或許就是喜歡椅子有種邀請的感覺,與珠寶字畫不同,在裝飾與藝術以外,椅子的存在本就有其實際用途。

當你望着一張椅子久了,當椅子邀請你入坐,坐進椅子到底是怎樣的故事?椅子在實際作用外,滿是隱喻——是權力、是位置、是安心所在處——但那是更長遠的故事了,也是椅子長久旅程裏各種吸引收藏家的神秘之處。

文:方太初

編輯:廖偉龍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