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知巷聞‧ways of urbanist seeing (25):鑽石山高架單車徑 空中穿林 慢騎散步

文章日期:2018年12月02日

【明報專訊】蒲崗村道公園

天色已暗,鑽石山雖無鑽石,與地鐵站有些距離的這片墨綠之間,卻隱然見一條光亮的銀白流線在空中穿梭,幾近繞了佔地九公頃的蒲崗村道公園一圈,似鐵路又似過山車軌,原來是長逾一公里的高架單車徑,跨着山谷,建於樹林上空。

租單車店已休息,我們恨得牙癢癢,好想到上面走一圈!

繼上次走過鴨脷洲大橋,又奇想,這路在單車時段以外,可否化身成為散步道?

一劃銀線 一公里半空越谷單車徑

問問這個單車公園的總設計師——巴馬丹拿集團董事陳祖聲,由康文署管理的單車徑由早上八時開放至晚上十時三十分,租單車店平日早上十時開始營業,關門最晚不過八時,能否至少可讓行人在八時後走上高架路散散步?他認為可以考慮,若怕單車同時駛進,「可定一套規則,幾點以後是緩跑徑,只要規則清晰,有人管理,便不會有單車」。

等到翌日,我們跟足規矩戴上頭盔,騎車入場感受置身高空的舒爽,趁平日微雨無人,慢騎宛如散步。路面寬闊,初學者如我在起步一段都可輕鬆駕馭,過了依山形而建的橙色路段,駛上炭灰色的部分,就是昨晚在山下抬頭看得入迷的一劃銀線,順路滑行,在半空越谷。單車徑在二○一○年建成,陳祖聲提及當初設計時,考慮到地面空間較窄,「只能做規模較小的單車公園,給小朋友玩玩。於是我生出一個念頭,既然這裏有個漂亮的山谷,可不可以像外國那時開始興起的tree top walk,走在樹林上面,有俯視森林的感覺?」深灰部分由環保木條鋪成,「我不想做一條實心的石屎橋,現在踩上去會有點彈性,軟一些,感覺比較天然。因為用上並非平常用作建橋或路的物料,當時都做了些研究,以防破爛產生危險」。

在「瞭望塔」稍歇遠望風景

既然參考過其他步道例子,有可能在單車路旁闢出一條散步徑嗎?陳祖聲說為了安全及讓初學者安心,這條單程單車徑足有七米闊,而政府的標準是最少兩米,現時設計都足以劃出一邊行人路。過了初段後有一個更闊的圓形範圍,設計師介紹,這個位置有瞭望塔(lookout tower)的作用,讓用家在兩旁稍歇遠望風景,匯合朋友再一同橫越架空橋。若加設行人路,陳祖聲認為以此處為盡頭較適合,因為後面路段單車落斜會加速,行人可回頭走,或從旁邊現有的樓梯步至公園下方。其實橋下也是個美麗空間,巨大的A字形鋼鐵橋架在眼前疊合出一條橘紅隧道,上方單車徑的木條既遮陽,縫間也透光。如此上下兩層,突破山坡地形囿限,「高架橋善用斜坡高空的空間;打通橋底讓行人經過,亦加大了公園的使用面積」。

到底步行的想像有多可行,設計師語帶一點為難,「你也知道香港的文化、管理思維,說要讓人在上面散步,結果可能是用欄杆隔開行人路與單車徑,恐怕好事變壞事。」不過晚上八時後設為散步時間,禁單車進入,便毋須有此顧忌了?「當然」,他說:「在現今社會,常說香港地少人多,如透過時間管理可令設施變為多用途,亦屬好事」。

根據康文署提供數字,高架單車徑二○一二年啟用,該年使用人次達十二萬三千,到二○一六年回落至七萬三千,今年截至十月約六萬。這個獨特城市空間能否有更多人享受,不浪費四億元的造價?大家不妨一訪,一起想想還有沒有什麼好點子。

文//曾曉玲

……………………………………………………………

天空中的街道

因為香港土地爭議頻頻,近幾年談閒置土地的人多了。

思考城市閒置空間時,除了長期荒置的廢墟所引發的想像力,好些社會創新的計劃,都會思考空間的「作息」:如果一處地方不是二十四小時都被享用,它「閒暇」的時間,可否被臨時「改造」?

高架單車徑「閒暇」時,不如散步?

在英國比較廣為人知的,是將未開始營運的酒吧用作托兒中心等社區用途的嘗試。最近散步時繞了香港大球場一圈,由於裏面無比賽進行,大門緊閉,我就想,如果大球場平常空無一人之時,可以變為讓人在內靜思的地方,會是何其美好?

本周我們去漫遊和細看的地方,亦引來無限聯想,倚山而建、高低有序和設施多元的蒲崗村道公園,本身就是個四平八穩的好公園,但它的獨特魅力,來自那組升高了、像特大零件般裝嵌在其中的高架單車徑。立時想起的,竟就是從門隙中見到平靜而空無一人的大球場;要騎單車戴頭盔才可進入的高架步道,門檻實在太高,如非假日,難免小貓三四,而愛騎單車的,也許亦會嫌一公里的平路不夠好玩?任憑你有沒有任何相關的專業知識,都會想像這樣難得和罕見的公園架空步道,有讓更多人享受到的方案。研究城市時有思考「專業」跟「大眾」的互動,近年亦多了普通人經日常觀察而累積的「城市改良」知識——活用與改良,有時只需common sense和打破規則的開放態度。

空中街道 爭相仿效

話說回來,德國數年前已開始計劃建設將單車「離地」和跟城市其餘部分割離的「單車高速公路」,人們的現代城市想像,往往將「架空」連繫到自由,想像一部分的流動(flow),不與龐雜的城市秩序交集,像興建公共房屋時「天空中的街道」(streets in the sky)的設計概念,就被視為一種解放。美國城市芝加哥二○一五年建成的The 606,繼紐約的High Line後,再次將廢棄的高架鐵路改建成高架的狹長公園,非常引人注目,The 606內的Bloomingdale Line,長達4.3公里,是西半球最長的公園。當全世界都爭相仿效,即使沒有廢棄高架路的城市亦竟然主動提議建造(例如新近開幕,三藩市The East Cut中的長型天台花園),「高架公園」成了二十一世紀最受擁抱的城市景觀潮流,誰會想到,香港最日常的公園裏,竟然有條一公里的高架路!

文//黃宇軒

……………………………………………………………

讀者投稿:你睇到啲乜?

如果你也看出香港一點獨特、趣味或美麗,請用手機或相機拍下來,寫一句你眼中睇到啲乜,寄到sunday@mingpao.com。今期是讀者David攝於8月17日,以巴士迷角度拍下荃灣西站特別的一刻。

圖 // 黃宇軒

編輯 // 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