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儒症演員引領 玩具世界漫遊

文章日期:2018年12月21日

【明報專訊】電影《非同凡響》至今上映逾十周,票房達五百萬佳績,引起社會對特殊及傳統教育的關注。近年,愈來愈多藝術企劃提倡共融,透過創作拉近各人距離。香港藝術節與馬會合辦「無限亮」計劃,帶來主要七項劇場、舞蹈、音樂等。當中日本著名導演谷野九郎及德國舞台設計Caspar Pichner作品《母親》,由四位患侏儒症的演員擔綱,走入迷離黑盒互動劇場。他們坦言處理此類作品心態很重要,宣傳時亦往往陷入兩難:「我們是一起創作,是平等的,而非要代他們說什麼。」

四名侏儒演員中,年過七十的Mame Yamada(山田豆)可謂名聲最響,曾參演多部電影及舞台劇,亦為魔術師。谷野九郎曾多次邀請他參與劇場演出,並成為好友。谷野九郎說到侏儒症患者在日本的生活情况:「東京二十年來改變很多,愈來愈擁擠,對他們來說會住得很困難。相信你都看過一些上班時段人們死逼上車廂的影片。想一想,他們可以如何上車及扶穩呢?因此他們不能做正常上班族,多要有其他專長來維持生計。」另外幾位侏儒演員有的是摔角表演賽選手,有的當唱片騎師。

一同創作 非「我幫你說」

某次獲邀到德國創作劇目,谷野九郎認識到從事電影及舞台劇的Caspar Pichner,一拍即合。他展開一個小實驗劇場,邀請山田豆擔正主演,漸漸山田豆便帶來好幾個侏儒症朋友共同創作。作品圍繞主題「隔離」,卻沒有明顯故事主線,並全程不發一言。創作團隊利用舞台效果呈現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障礙,Caspar Pichner解釋:「我們想製造一個環境令人察覺什麼是障礙。有時甚至是視覺障礙,人們很易用看到一些東西便自動地去分類。」

他們至今已有四部跟侏儒演員合作的劇場。當問及有否事先跟演員們深入聊到日常遇上的歧視,以及權衡在舞台表達多少出來,二人顯得深思熟慮。他們解釋,團隊從來不是以障礙人士為題,或是做一個講述他們受歧視的作品,而是較為對等地一同創作,非「我來幫你說什麼」的關係。二人認為,應該說他們本想做有關社會隔膜的現象之作品,基於此概念,需要體型細小的演員。

Caspar Pichner說:「我想是因為美學而留意他們身形,非因為他們的社會地位,所以我們相處也很自然。」他們再三強調「環境」,認為作品責任乃營造一個很親密亦安全的環境,讓觀眾可以自由與演員連繫,或不連繫也行。

觀眾戴太空人頭盔「登月」

二○一六年他們發展出劇目Moon,大獲好評。Moon於戶外演出,可達三百名觀眾。每名觀眾都要戴上一個太空人頭盔,頭盔臉罩是鏡子,各人便看不到對方容貌,彷彿都被單獨隔離。演出較像一場儀式,注重觀眾體驗,效果推進完全視乎場內氣氛。演員分批帶領觀眾漫步及互動,觀眾初初可能不知所措,但當大家開始建立默契,演員便會領唱一首有名歌曲,迎來戲肉「大月亮」,帶出重新合一的感覺。

至於今次在港演出作品Mother,形式相近。場內卻變成置滿各地玩具,觀眾戴上木偶、威尼斯、動物等面具,帶點詭異地重回兒童國度。谷野九郎坦言,做此類所謂融合劇場難應付的(tricky)在於,觀眾可能對內容有一定印象。因此他不想透露更多新作,避免大家有既定答案。Caspar Pichner續指:「跟別人感到連繫(connected)好像是『大』到難以形容的事。我們想營造的是,那一刻應該是很微細的東西,很微細的情感。」

除此之外,「無限亮」計劃另有加拿大劇團溫哥華新世界劇場上演《亞瑟王之夜》,邀請當地唐氏綜合症研究協會專業演員演出。另外,患有聽障的音樂人陳奐仁將首次聯同何秉舜舉行演唱會。大會更與香港展能藝術會合作,因應節目性質提供「藝術通達」服務,包括粵語口述影像、手語傳譯、劇場視形傳譯等。劇場視形傳譯即是把對白、聲效都以手語傳譯出來,傳譯員更會配合動作及表情「演戲」,輔助聽障人士投入劇情,共賞藝術之美。

「無限亮」計劃

日期:2019年3月15至31日

查詢:www.nolimits.hk(現已公開售票)

文:劉彤茵

編輯/王翠麗

美術/謝偉豪

電郵/cul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劇場 劇場視形傳譯 手語傳譯 山田豆 侏儒 谷野九郎 無限亮 共融 每日明報-文化力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