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藝術家陳世英展覽 揭開寶石內心世界

文章日期:2019年01月12日

【明報專訊】陳世英(Wallace)是全球首屈一指的華人珠寶藝術家,曾參展TEFAF歐洲藝術博覽會等多個世界級藝術博覽會,被德國媒體譽為「亞洲雕刻天才」。他一件名為「御前賽寶」的頸鏈,2013年在拍賣會以460萬港元成交。他不單是珠寶創作者,更是創新者,曾花8年研究把鈦金屬應用在珠寶中,又發明比鋼堅硬5倍的「世英陶瓷」。他將在香港舉行展覽,分享創作哲學,呼喚大家對真善美的嚮往。

陳世英16歲時成為寶石雕刻學徒,入行近45年。多年來除設計工作,還堅持鑽研寶石切割和鑲嵌。他的手背曾被機器飛出來的刀片割傷,滿手疤痕仍未放棄。「當掌握愈多工藝技術,創作空間就愈大。無論做什麼也好,不用靠人就最自由。我是心急的人,可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就不用等,可盡快滿足內心的創作欲望。」

發明「比鋼堅硬五倍」陶瓷

今次展覽名為「Shapeshifter ——陳世英平行宇宙個展」,約有80件展品。「一般設計師就每件珠寶獨立地構思,但我所有構思都是平行地進行,統統浮現自積累的回憶。」Shapeshifter(變形者)是他一件吊墜作品的名稱,靈感來自童年經歷。「我五歲時不慎跌碎湯匙,長大後念念不忘,花七年改良陶瓷,透過提升粒子密度,發明比鋼堅硬五倍的『世英陶瓷』。」

他說自己的作品像樹枝般連結,靈感和經驗互相輸送、彼此共生,遇上創意樽頸,便從其他作品中找靈感。「很多人怕停滯在樽頸中,但我從沒試過,反而意念太多而不夠時間完成!遇上樽頸時我會將自我『縮小』,這樣就可走過去。」寶石體積細小,雕琢和鑲嵌的精準度很難掌握,縱使他技術高超,也沒法將身體「縮小」鑽到寶石隙縫中雕刻。他教育程度不高,努力自修光學、物理、工程、冶金等知識。面對恢宏浩大的寶石世界,他深感自己渺小,便努力研究創新技法;他又醉心哲學和音樂,深信珠寶和其他領域同屬一個平行宇宙,可互相啟發。

多年前他在攝影展中接觸雙重曝光技術,便想用雕刻去創作類似效果。參考鑽石切割術後,發現可利用光線折射,把圖像折射出多重影像,遂於1987年研究出「世英切割」幻象雕刻法。其名作「荷萊女神」雕刻,就是使用牙醫專用的鑽頭在寶石中進行立體內雕,挖走空間構成女神的面孔,並配合精算式寶石切割術,改變光線折射角度而令影像重疊,形成5面倒影。

脆弱水晶當作嬰兒般呵護

他把寶石視作生命體,雕琢時會認真地了解它們。「水晶很脆弱,被工具撞擊後易產生裂痕,要把它當作嬰兒般呵護,要用幼細工具雕琢。」堅硬的翡翠則像頑固的人,雕琢時須抱極大決心。過程中,時有發現石中隱藏未如理想的色彩和花紋。「當揭開了寶石的內心,便要尊重它並調整設計。」光線有助呈現寶石美感,但鑲嵌寶石的金屬爪扣會阻擋光線穿透,他便減少用傳統金屬爪,研究以極精細的隱藏式機關鑲嵌寶石。其中一個方法,是把部分寶石接觸面打磨成榫卯形狀,彼此扣實。

研究用鈦金屬製作珠寶

他對金屬亦很有研究,破天荒用鈦金屬製作珠寶。「鈦的重量只有黃金五分之一,又可調校出豐富色彩,不過極為堅硬,用實驗室技術才可熔化和變形,研究8年才掌握應用方法。」十多年前他用鈦鑄做「世代相傳」胸針時,把整塊鈦件鏤空再雕刻,花盡力氣才模塑出大象造型;但至2018年技術已大大躍升,把「時間輪盤」頸鏈上的十二生肖模塑得精細無比。

「一顆沒鑲嵌貴重寶石的求婚戒指,若它是花光全副身家購買,誰能說它不美?」陳世英說珠寶設計的最高價值,不在乎物料價錢,而是一份永恆價值。「若建築物是用來承載人的身體,珠寶便是用來承載人的精神。珠寶是情感的聖殿,若你抱理性思維走進去看,可能會褻瀆神明。」今次的展品全為非賣品,他盼望更多人學習欣賞珠寶,追求真善美。

■Shapeshifter——陳世英平行宇宙個展

日期:1月14至18日(下周一至周五)

時間:早上10:30至下午5:30

地點:中環歷山大廈22樓佳士得香港藝廊

收費:免費

網址:www.christies.com

文:呂瑋宗

編輯:陳淑安

電郵:lifestyl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