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課﹕「小師傅」學藝顯功架 舞麒麟傳承客家文化

文章日期:2017年02月21日

【明報專訊】說到舞獅,相信大小朋友都會聽過、見過,可是市區人對傳統舞麒麟的認識卻是「鳳毛麟角」。在早年為客家人聚居地之一的坑口區,舞麒麟是當地居民新年及喜慶活動不能缺少的項目,2014年「坑口客家麒麟舞」亦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有小朋友5歲半開始便學習,讓我們快來認識一下這隻威風的瑞獸——麒麟吧!

文﹕顏燕雯

圖﹕曾憲宗、顏燕雯

「客家仔一定要識舞麒麟。」這句話是否千真萬確,不得而知,但也因為這一句話,令今年47歲的李有昌小時候踏上學麒麟之路。「當年父親跟我說,客家人為了保衛自己村落,一定要學功夫,而想學功夫就要學麒麟,於是順理成章地,7、8歲便開始玩舞麒麟。」

開班授徒 免費教小朋友

李師傅多年來深入鑽研舞麒麟,亦跟江西竹林寺螳螂派李春林師傅學舞麒麟的招式,他現為馬遊塘村國術麒麟會麒麟教頭。為了讓舞麒麟文化薪火相傳,去年他設館開班授徒,現時學員多是其村民,年齡由5歲半至50多歲都有,教小朋友更是不收分文。「我在去年開始教小朋友,現時有十多個小徒弟,大部分都是我們的村民,或是住在將軍澳區的小朋友。」他的小徒弟年齡多是6、7歲,不過李師傅說,正式舞麒麟需要較多力氣,而且動作和技巧對於小朋友來說也易學難精,所以小徒弟舞的都是比正常體積小的小麒麟。「要學懂最細微的技巧和功夫,至少要7、8年時間,例如我教他們吊腳(單腳站立),他們即使做到,卻不可維持很久。」所以,小徒弟來學舞麒麟,純粹以培養興趣、學習基本功夫、音樂、禮貌和紀律為主。

教功夫樂器 提升興趣

麒麟是中國傳統瑞獸之一,所以除了新年,每逢嫁娶、酒樓開張、新居入伙等喜慶活動,不少客家圍村都會舞麒麟助興。舞麒麟時,師傅會把功夫融入舞麒麟中,而其特色是身體要坐低一點,盡可能要下蹲和「鬥低」,代表謙卑和敬意。師傅亦擅於控制麒麟頭部表情和身體各部分動態,一般表演約為十多分鐘。舞麒麟基本五人一組,二人分別負責麒麟的頭部和身體,另外三人則負責樂器,包括鈸、銅鑼和堂鼓,在不同樂器伴奏下演出不同套路。雖然小朋友未必有氣力完成整套麒麟套路,但李師傅為了增加他們的興趣,會與不同教練夾雜教授他們樂器、功夫和舞麒麟。「大家做好熱身運動後,各教練會按他們專長或興趣,教授他們不同的東西,例如小朋友已學懂音樂和樂器,便會主力學功夫。」為保存小朋友對舞麒麟的興趣,他更不會限制小徒弟接觸麒麟的機會,「即使是第一次來上堂,他想摸、想舞,就由他去試,有了興趣,他自然就想學,我只是不想這文化失傳」。

小朋友跟李師傅學舞麒麟,一星期只有一次,每次兩小時,李師傅自己有一對6歲半孖女,他體諒現今小朋友興趣多多,又要溫習,又要參加其他活動,也要留些時間給「家庭日」,所以不想霸佔他們太多時間。但來上課,前提是家長「不能留低」。

「我不想小朋友過分依賴父母,連飲水都要父母遞上水樽,怎學獨立?」然而他承認,時代已在變遷,不能用以前師父教他那套嚴厲的方法來教現在的小朋友。「以前一定要聽師父話,要有規有矩,做不好就要罰;我現在也會罰他們,因為我不想孩子經常接觸電子產品,如果一見到他們忍不住掂一下手機,我就會罰。」不過李師傅所說的罰也是惜住小朋友的,每次放學時,小朋水都可獲得小糖果或小禮物一份,如果被罰了,就沒有小禮物啦!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