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專家:「扭計」買玩具 家長企硬至上(2-8歲)

文章日期:2017年02月21日

【明報專訊】問:我四歲的兒子平日都算乖巧,唯一問題是會「扭計」要買玩具、零食。例如到主題樂園時,要買氣球、紀念玩具、雪糕爆谷等,動輒花近千元才肯離開。自問我們經濟能力及環境許可,不想兒子像我們小時候只有羨慕的份兒,所以不介意買給他,也不想外出去玩時這麼「孤寒」。偶然我也會拒絕他的要求,但他卻會不停哭鬧,這個年紀跟他講道理又不太明白,最尷尬是給旁人冷眼,覺得我不懂管教。現在好像變成買又不對,不買又不對,到底要怎樣做才好呢?

答:小朋友喜歡「扭計」,很多時候是因為家長的取態。家長或覺得經濟環境許可,毋須做到像「刻薄」子女般,於是有求必應,孩子因而習慣了;家長一旦拒絕,孩子的情緒便會失控,或者覺得用這種方法,父母便會妥協。他們在街上大哭大鬧,目的就是要讓父母尷尬,因為他知道那個時候父母一定會順應自己要求,操控權便落在自己手上。

教導何謂必要和需要

雖說普遍香港人生活在物質富裕的環境,但很多東西其實不必要,即使孩子年紀小,但家長仍可教導他們何謂必要和需要。家長可告訴孩子,如果買了一份玩具後,他玩一兩下便丟在一旁不珍惜,那麼玩具便會被沒收,也不會有新的玩具代替。因為物慾是無窮無盡,這個年紀扭買玩具,大了可能要智能電話、要錢。即使經濟環境有多好,父母一定要及早教導子女理財和價值觀,否則將來他們可能要靠借貸度日,作為父母願意看到這情境嗎?

帶到一旁任由孩子哭鬧

如果孩子要買零食玩具,得不到便大哭的話,家長要做的便是忍耐。很多年輕的父母,一見孩子「扭計」便投降,因為他們常常認為要民主、要和孩子做朋友。但民主、做朋友,得要在一個理性環境下去做,孩子在發脾氣時並不是一個理想的溝通時間。若一見到孩子扭計便給他所想,這便是用錯方法;相反,那時候家長要做的,是給時間孩子冷靜。若孩子在大鬧,甚至在玩具店內推貨架、掉東西,可以先把他帶到安全的地方,讓他繼續鬧。只要家長堅持,孩子知道他其實沒什麼可以做,唯一就是調校自己心情。這樣,他便明白父母並不能給他控制到,主導權和管教的責任,便會回到家長手中。

資料提供﹕聖雅各福群會樂寧兒童發展中心服務經理梁翠雲

(歡迎讀者將問題電郵至happypama@mingpao.com,或傳真至2898 2537)

文﹕顏燕雯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