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發展不協調 資優生患上強迫症(9-15歲)

文章日期:2017年02月21日

【明報專訊】問:我有一名現就讀小六的兒子,七歲時曾接受心理評估,得出智力分數為136,評定為資優生。我雖然不算是怪獸家長,但對囝囝的學習及品行要求也挺高,幸好他的智商比其他小朋友高,教養過程一直都算順利。自從他升上小六後,性情卻變得愈來愈奇怪。每天要檢查書包五六次,又要求其他人跟從他的方式做事。班主任告知,上星期測驗他因為不能完成試卷而拒絕交卷。我很擔心他的情况,是否因為壓力,害怕自己做得不夠好而有情緒病?我亦多次跟他說過升中學的事平常心就可以了,但他似乎反而更緊張,我應該如何對待他?

答:作為資優生的家長,你需要更多的心理準備,面對兒子帶給你接踵而來的問題。首先,我們必須意識資優生的內在發展比同齡小朋友快,包括心理、認知及情緒等。在成長發展中,他們容易經歷內外不協調的心理難關,例如他認知能力高,對生活中的微小問題較為敏感,很容意引致焦慮;同時,他內化(Internalized)了你的高要求,卻意識不到自己會有不足的地方,增添不少負能量;加上升中競爭的刺激,衍生愈來愈嚴重的行為問題。

父母刻意提高要求 隨時出事

有研究指出,資優兒童在各個範疇的發展通常欠缺平衡,如語言發展佳的兒童,不代表社交能力亦同樣出色。在我們接觸過的個案中,很多父母害怕子女會因為天資優厚而輕易做到好成績,漸漸養成負面的學習心態,所以刻意提高自己對子女的要求,結果令子女得不到應有的肯定及鼓勵,帶來更難處理的情緒問題。因此,家長應及早正視如何運用合適的策略,培養孩子正向的發展及學習。

活用認知行為治療 學會放鬆

建議家長活用認知行為治療中的一些理念,試着理解孩子的強迫行為並加以協助改善。例如,孩子檢查書包的原因是「焦慮」,害怕遺留書本。要知道「焦慮」和「放鬆」是兩種不能並存的狀態,在焦慮時候,他會覺得自己做的行為都合理。所以建議選孩子可以放鬆的情境,例如聽音樂、跑步後、洗澡或呼吸練習後,和他一起重複該行為,然後讓他明白該行為必非必要。

很多時候資優兒童的強迫行為與不滿自己表現有關。如果孩子的情况持續或變得嚴重,應盡快尋求專業的輔導人員協助進行更深度的心理治療。

資料提供﹕輔導心理學家洪霓及尹冠業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