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Say:管、教 誰先誰後?

文章日期:2017年02月21日

【明報專訊】先此聲明,戴上頭盔,本文並不在討論家庭教育。如果家長你在教育自己孩子時遇到困難,正思考「先管後教」還是「先教後管」時,本文觀點並不合用;但如果家長接子女放學時,曾問過孩子﹕「今天上堂有無傾偈?有無專心上課?」或試過恐嚇孩子﹕「你再唔聽話,我聽日話畀你班主任聽。」不妨看看本文,以學校集體教育的角度,來討論「先管後教」還是「先教後管」這個課題。

什麼是「管」和「教」

先從教育理論層面說明一下,什麼是「管」和「教」。「管」在一節課堂中,指的是「課室管理技巧」及「班級經營」,每名教師在師訓階段的必修科目,更是教師觀課評分表中,評價一個有效課堂的重要指標。課堂管理論的心理學基礎來自史丹福監獄實驗(Zimbardo,1975),指出情境可以支配人的心理和行為,以及人類在權威監督下會有服從性。再簡單點說明,一名教師有好的課室管理技巧,會通過一些「手段」,可以是獎,也可以是罰,讓學生們有好的課堂秩序,以達成課堂的教學目標。

「教」在一節課堂中,當然是指「教學法」,在不同領域有不同理論,如教授學生知識性的學科,在認知教學法中有講述法、精熟學習法、啟發式教學法、協同教學法、設計教學法等;教導學生情意領域的教學法,有道德討論教學法、價值澄清法、角色扮演法、欣賞教學法等;教授學生技能方面,則有練習教學法、發表教學法等。簡單點說明,教師可以按課堂目標及內容,以及學生的需要,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設計課堂內容。

課堂教學 課堂管理

看到這裏,大家一定認為教師應「又管又教」,「管」和「教」在學校同樣重要,不分大小及先後,就是教育的王道。但貼地一點的說明,一個教師「管」的技巧,是通過教學經驗累積得來;「教」的成效,是通過精心課堂設計、創意啟發及生動趣味表徵出來。每次聽到教師分享行政工作極為繁重,沒有時間備課時,我心裏就反問,教師的第一服務對象,不是課堂教學嗎?如果教師只把課堂管理得井井有條,每名學生靜靜坐下來「聽書」,其原因是教師的「獎罰伎倆」了得,卻不是因為教學本身的趣味而被吸引學習的話,便會出現這句對話﹕「今天上堂有無傾偈?有無專心上課?」家長本身已經假設了課堂學習本身沉悶,孩子坐下來學習是「乖巧」的表現。

「管」不能大於「教」

今天再思考學校裏的「管」和「教」,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清楚兩者均為重要,但「課室管理技巧」不能大於「教學法」,如我們把下一代訓練只為逃避教師的懲罰,作為推動學習推動力的話,學生們便會失去學習的意義,我們這個社會的未來,將會失去很多具正向價值觀的人才了。

文﹕浸信會天虹小學朱子穎校長

■下期預告:香港培道小學陳敏儀校長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