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有辦法﹕扯鈴轉碟拋棍顯功架 學生哥耍雜藝添自信

文章日期:2017年04月18日

【明報專訊】講起雜耍,總令人聯想到歡樂,但歡樂背後,它亦是鍛煉表演者堅毅、刻苦,以及培育自信心和創意的好方法。筲箕灣崇真學校(下稱筲崇)便成立了一支「雜藝隊」,多年來一直把歡樂帶到社區,同時亦把正向價值觀帶給學員。

文﹕沈雅詩

圖﹕劉焌陶、受訪者提供

筲崇是香港少數有雜耍培訓的學校,七年前由主任林浩原一手引入,「我本身有接觸過雜耍,雖說不上技術很精湛,但也很想跟學生分享這項有趣的玩意,於是便在學校的課外活動開設了『雜藝班』,作為普及教育。對我來說,雜耍是一門藝術,很值得推廣」。

看YouTube片構思新招式

筲崇的雜藝班分成了三班,每班作出三項不同的專項訓練,分別為扯鈴班、轉碟班,以及拋花棍、拋波班。林浩原說,雜藝班是有教無類的,歡迎小一至小六學生參加,但雜藝隊則要透過選拔,現時團隊有二十人,集中於二至六年級學生。

記者日前便到校觀看雜藝隊的綵排,音樂聲一響起,各團員立即聚精會神,施展渾身解數。這邊廂幾名負責扯鈴的同學,透過兩根鈴棍快速扯動鈴身,便做出變化多端的花式動作;那邊廂數名轉碟的同學更加厲害,時而蹲下,時而提腿,都一樣可以保持碟子繼續轉而不掉下來;至於拋花棍、拋波的三名男將表現同樣出色,他們不斷交接花棍和小波,叫人目不暇給。

林浩原坦言,學生能有今天一點小成績,是自學多於他所教,「我比較擅長扯鈴,其他諸如轉碟、拋花棍、拋波,也只是懂得基本技巧。今天學生的表現比我更優秀,是因為他們願意投放時間和心思去揣摩,例如到YouTube觀看其他人的表演,繼而再創作新的花式,他們經常想到些新點子,是我想不到的,這方面,我也很欣賞他們」。

初學難上手 靠練習進步

雜耍可說是易學難精,想有出色表現,練習是唯一途徑。念小五的樂欣,兩年前加入雜藝隊,主力玩轉碟,她說轉碟講求手眼協調,要經常反覆練習,「最初加入雜藝隊時,我也曾感到氣餒,因為有些動作,怎做也做不好。於是我除了在學校練習,也買了工具在家練習,經過無數次苦練,現在便掌握得比較好」。

鍛煉學生堅毅、刻苦的精神,也是林浩原成立雜藝隊的目的之一,「我常常告訴學生,第一次學做的動作,不要奢望一次便能成功,有時甚至連續練習幾堂也未必見到成果,但只要肯練習,每次累積一點技術,終有一天是可以成功的」。

有雜耍便有歡樂,筲崇雜藝隊每年平均出席活動近二十次,把歡樂傳遍每個角落,林浩原指出,在這些演出機會中,學生獲得的肯定比付出的多,「透過不同場合的表演,可累積學生的經驗及增加他們的自信心,事實上,從前有些學生是比較害羞膽小的,但隨着演出多了,他們明顯多了一份自信」。

除了表演,林浩原亦積極率領雜藝隊參加不同比賽,要說最難忘的,便是2015年舉行的「第五屆全港青少年雜耍大賽(21歲以下)團體組」,筲崇在拋波和轉碟項目分別取得了亞軍和季軍,「由於這個比賽不設小學組別,我們只能參加21歲以下團體組,跟中學生、大專生一起比賽。坦白說,論個人技術,同學們未必及得上這些哥哥姐姐,但或許評判看得出我們花了很多心思在設計花式和舞步上,而且同學們亦有很好的默契,因此能夠奪得亞軍和季軍,對雜藝隊團員來說,是非常難忘又難得的」。

[Happy PaMa 教得樂 134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