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功臣﹕STEM料子 未必數學最叻

文章日期:2018年01月16日

【明報專訊】今次奪獎而回,九龍塘學校(中學部)兩名老師功不可沒。生涯規劃輔導主任王華安是背後推手,親自物色有潛能的同學,游說他們報名;通識科主任陳奕偉則負責帶隊,一落機就帶同學去比賽場地觀摩。

談到STEM教育,他們都認為愈來愈普及,小學已有STEM課程,有助學生建立思維能力。至於如何銜接,則是中學的一大挑戰。

.陳:陳奕偉老師

.王:王華安老師

問:中六生將考DSE,為何仍鼓勵他們花時間參賽?

王:很簡單,想他們擴闊視野,尤其考公開試前,更要明白讀書不是人生全部。即使將來讀上大專,都未必有機會去海外參加大型比賽,何不現在把握機會?

陳:如果同學將比賽與學業完全割裂,的確會覺得多了一件事要應付,但其實不然,很多擅長數理的同學,平日抗拒語文科目,但去到大型比賽,就自然地與其他國家選手交流,用英文理解比賽內容,反而訓練了語文能力。

問:現在很多小學生都接觸STEM,到了中學應如何深化?

王:STEM涉及邏輯和思維訓練,對小學生很有益,但到了中學要留意,不是所有人都要學深奧的STEM知識,例如擅長文科的同學,只需有限度地接觸,如課外活動。常規課程裏,即使有STEM元素,都不用教得太深。

陳:STEM涉及解難能力,但不用變成專門學科,否則學生會有壓力。校方可嘗試在實務運作上,加入STEM元素,引起學生的興趣,例如收了功課後,可以用一架由師生共同編程的車,將功課運送給老師,而毋須科長親自去送。

問:老師可如何留意學生的STEM潛能?

王:不一定是數學成績最好的同學才是學STEM的料子,更重要是留意他們的興趣。像今次參賽的3名同學,平日小息從不去打球,玩的東西都要動腦,如紙牌、棋類等。

陳:同學各有各才華,如果不是文藝方面出色,就留意他們是否特別精於數理。試過有個初中生,一開口就談電腦作業系統,一眼就看出他對STEM有興趣。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173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