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讀好書:繪本天馬行空 活現春夏秋冬

文章日期:2018年01月16日

【明報專訊】上周氣溫急降,爸媽們都不敢怠慢,羽絨、冷帽、手套等統統準備好,給孩子穿得暖暖。

趁住寒流來襲,不如利用繪本跟孩子一起認識天氣變化。氣溫為何時高時低?香港的四季有何特色?齊齊翻開繪本找答案!

文、圖︰李樂嘉

天氣抽象 單靠文字難想像

「春天很大霧,那霧是什麼模樣的呢?對年幼的孩子來說,天氣是有點抽象的概念,沒親眼見過,單靠文字描寫或家長口述,孩子可能想像不了。」一直推動共讀的檔口仔親子社區學校項目主任(教育)盧志妮表示,繪本有豐富的畫面,是很好的媒介,讓孩子認識不同氣候特徵。

《春夏秋冬》正好讓孩子初步認識天氣變化,小熊、小兔、小狗、青蛙聚首一堂,討論最喜歡的季節。為了說服彼此,小動物要做「四季天氣報告」,「報告中包括圖畫,他們各自畫圖,呈現心目中的理想季節」。在冬天的畫中,動物都手插口袋,屋頂都變了白色,帶出冬天會颳大風和下雪;而到了春天,本來正冬眠的動物紛紛出來活動,帶出天氣暖和起來,「有了這些場景,天氣特徵便變得具體,小朋友易於掌握」。

《春》一書的最特別之處,是全書文字串連起來會成為詩歌,無論用廣東話或普通話朗讀都押韻。因此盧志妮建議,共讀這本書可有三部曲,首先跟孩子研究書中圖畫,討論天氣特徵;之後可由家長朗讀文字,孩子不用望着書,單用聽覺來感受文字也可以很悅耳;最後便一起細讀文字,留意如何描寫不同天氣。

「大樓變成船」 學香港氣候

不過,冬天下雪、秋天佈滿楓葉的景象,對土生土長的香港小朋友,似乎很陌生,缺乏共鳴。正如《這個節日是春天》中,兩母子出街辦年貨,預備度過農曆新年。媽媽告訴兒子,農曆新年要慶祝,是因為春天來到,寒冷的冬天終於要過去,冰雪都會融化,「豈料兒子卻回答說,香港的冬天都不冷,而且從不下雪」。

那香港的天氣是怎樣呢?《這》正正描寫出本地氣候,「兩母子在街上觀看風景,兒子說『大樓變成了船』,意思是起伏的霧像波浪,高樓大廈看上去,就變成在浪上漂浮的船。這就顯示出香港春天很大霧」。

另外,兒子發現街上的垃圾桶被塞滿了透明的雨傘袋。簡單的一幅圖畫,便表現出香港春天多雨、潮濕的特色;「不止直接地講天氣,還用了間接的表達手法。如果孩子年紀大一點,還可以再作討論,如應否使用即棄雨傘套呢?」

延伸活動助加深印象

要讓孩子認識天氣,不單可以直白地描述,還能充滿想像力。盧志妮推介另一本繪本《製造天氣的小雲兒》,翻開後會先見到藍色天空和一大塊白雲,雲上有七個小人兒,他們種種調皮行徑,竟是天氣變化的元兇!打架時,他們互相猛烈碰撞,便形成閃電和雷聲;他們貪玩撕下雲朵,揉成小球互擲,天空就下雪了。

故事聽起來天馬行空,卻又包含實際的氣候知識。如書中描述小人兒向下倒水,便下起雨來;然後他們穿上七隻不同顏色的外套,人們就看到漂亮的彩虹。家長便可告訴孩子,要先有雨水,陽光照射水滴後,才會出現彩虹。

盧志妮指出,孩子認識天氣後,還可以有延伸活動,「例如很多繪本都提到,冬天時四處都會結冰,家長可陪同孩子去看看雪櫃的冰格,或者動手做有冰塊的小實驗、畫冰畫等,加深對寒冷天氣的印象」。

■好書推介

◆《製造天氣的小雲兒》

作者、繪者:岸良真由子

譯者:黃瓊仙

出版社:大穎文化

◆《這個節日是春天》

作者:黃雅文

繪者:馬新階

出版社:木棉樹

◆《春夏秋冬》

作者:姜銀珍

繪者:弘成志

譯者:薛衛民、林玎玎

出版社:木棉樹

■延伸閱讀

◆《春天在哪裏》

內容:小熊、箭豬等動物去找春天的蹤迹,但過了一會,本來興高采烈的他們,突然覺得好疲倦。原來冬天來了,動物們都要冬眠,結果全都睡倒了。睡醒後,他們發現春天已悄悄來到!

作者:金智寓

繪者:安妮.韋金森

譯者:林玎玎

出版社:木棉樹

◆《原來天氣是這樣子啊!》

內容:夕陽為什麼是紅色?什麼時候才會有彩虹?為什麼春天會暖、秋天會涼?天氣變化與科學知識息息相關。這本書設計了簡單的小實驗,讓孩子明白雨量、颱風等氣候概念。

作者:村田弘子

繪者:手塚明美

譯者:邱承宗

出版社:小魯文化

◆《米琪和小雪人》

內容:愛斯基摩人很重視雪,按軟硬度、降落時分,為雪創作了100個名字,米琪用不同名字的雪堆成了小雪人。後來太陽出現,雪人漸漸融化,米琪便改為用100個詞語,來形容太陽的美好。

作者、繪者:Milja Praagman

譯者:林玎玎

出版社:木棉樹

◆《遇見春天》

內容:雙胞胎小熊馬克和馬塔從冬眠醒來,對爸爸描述的「春天」十分好奇:有暖暖的風,有小草、綠葉和花朵,而且春天的空氣帶着香味,聽說很好吃呢。小熊們急不及待,展開「發現春天之旅」!

作者:原京子

繪者:秦好史郎

譯者:米雅

出版社:三之三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173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