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Say:今天的教育是2050年社會縮影

文章日期:2018年02月06日

【明報專訊】2015年獨立電影《十年》以香港10年後的光景作題材,透過較激烈的劇情及畫面,告訴觀眾要改變稱為「未來」的2025年,為時仍未晚。一個政策或社會議題,其影響力的確在10年之後才彰顯,「教育」的影響力需時就更長,至少要30年才見到一項教育政策或範式轉移的成效。

舉例說明,歷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港督麥理浩(1917-2000),除了為我們帶來了麥理浩徑和麥理浩夫人度假村外,其他對今天的香港貢獻亦深受各方肯定。他相當重視教育發展,在1978年擴大免費教育的適用範圍,施行9年強迫免費教育。這項教育政策,明顯培訓了30年後的人才,奠定了今天香港成為知識型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教育」,能改變30年後的社會,但今天香港的教育,又能改變2050年的世界嗎?樂施會(Oxfam)在上個月中發表一份報告,指出全球最富有的42人,合共擁有14,500億美元,相等於全球一半窮人加起來的財富;去年創造的82%財富,去了1%有錢人的口袋中,反映出今天全球貧富懸殊極之嚴重,有錢人愈來愈有錢。今天一名孟加拉成衣廠的工人,每天付出勞力努力工作,畢生也只能掙取相等於行政總裁4天的收入,極不平等的情况已經在你我身穿的衣服之中。

現在的爭拗 30年後有意思嗎?

今天的問題,我們成年人可以視若無睹?繼續在城裏過安逸的生活?試試想像一下,單單是上述的貧窮問題,發展到2050年會怎樣?先不談2047年香港基本法的後續問題,由於篇幅所限,就以人口金字塔作簡短分析。人口分佈有金字塔之稱,是因為人類有史以來,死亡率都是隨着年齡俱增,所有人類都由底部進入人口金字塔,年長了,便在頂端退出,形成金字塔之形狀。到了2050年,由於醫療科技和衛生條件改善、糧食供應穩定等有利因素,先不考慮出現消滅全球的天災、核爆或疫病,人類總體兒童夭折率會大幅下降,同時壽命大大提升,人口金字塔會變成摩天大樓的形狀。

30年後這樣戲劇化的人口結構改變,會更加激化全球貧富懸殊的現象,因為擁有財富的人壽命更長,大大減低資源流動的空間。影響力過分集中在少數人身上,近乎會顛覆今天的既有各項體制、社會結構、企業及政府運作的平衡。又再說說歷史,世界對上一次財富極度懸殊的現象,出現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之前,那一場暴亂造成法國4萬名有錢人人頭落地。

今天香港社會各人熱烈地討論教育,集中爭辯功課操練、考試壓力、全日學制、世襲收生等議題,就算討論過後得出結果,對2050年可預見的世界沒有太大的價值。如果教育要30年才發揮影響力,我們要在2020年來臨前,把教育焦點放在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之上,如聯合國所提出的17個永續發展目標,即貧窮、飢餓和糧食安全、健康、教育、性別平等和婦女權能、水和環境衛生、能源、經濟增長、基礎設施和工業化、不平等、城市、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產模式、氣候變化、海洋、森林、荒漠化和生物多樣性、和平與正義及伙伴關係。

在2050年這個課題中,今天的教育已經不重要了,更重要的是明天的教育,我們如何利用餘下的時間,把我們教育的目標討論清楚,塑造我們下一代,解決2050年社會及世界更大的問題,為人類創造更好的未來。

文:朱子穎(浸信會天虹小學校長)

■下期預告:陳敏儀(香港培道小學校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176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