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與狗﹕尊重生命 培養責任心、同理心 與寵物共處 孩子得益多

文章日期:2018年02月13日

【明報專訊】麥氏一家與狗狗相親相愛,嘉彤與狗同步成長,視狗狗為至親的哥哥姊姊。本港有不少家庭都有飼養寵物,透過跟寵物相處,孩子得着也有很多。

香港小童群益會服務總監(港島東區及營舍)、註冊社工王美玲表示,飼養寵物,其實不是單向付出,相反寵物也能給予我們學習機會。透過飼養寵物,小朋友可以:

‧培養責任心

看到不少飼養寵物的家庭,少有放手給孩子真正照顧寵物。其實家長可以要求小朋友多些參與,幫忙照顧小動物,培養他們責任感,例如負責換狗糧、替牠們洗澡、剪指甲等,而非只是和寵物玩樂。

‧建立同理心

狗狗愛依附主人,但當主人不開心時,狗狗過來跟我們玩,我們要如何對待牠們呢?相反,有時動物也有脾氣,不一定會順從主人,所以與寵物相處,小主人可學習觀察牠們到底喜歡什麼。

‧尊重生命

無論家中的寵物是購買、領養還是朋友轉贈得來,作為主人有責任照顧和陪伴牠們終老。相處過程中,小朋友認識到如何正確對待小生命,例如當動物生病時,會盡力照顧,而不是遺棄牠們。

‧建立積極的自我形象

小動物一般都非常忠誠,無條件接納主人,因為牠們需要依賴主人給予食物、溫暖和愛護。這會令小朋友發現自己的重要性,明白他人需要自己,從而變得積極。

明白同伴的重要性,尤其對獨生小孩、老人家更為重要,當感到孤獨時,寵物就是他們最好的同伴。

◆接受寵物會離去 珍惜當下

寵物的壽命比人類短,大多比主人先離世,對小朋友來說,是一課很重要的生死教育。王美玲指出,要孩子接受寵物死亡,等於接受至愛的親人去世一樣。「不同人面對死亡會有不同情緒,如傷感、否認,也可能是憤怒,認為自己無能力幫助牠們。出現這些情緒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家長要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情緒,尊重其感受,然後慢慢接受寵物離開的事實。」最後,希望把事件昇華,轉化為正向動力。

年紀較小的孩子,可能未遇過親友離世便要接觸寵物死亡,家長要做的是居安思危,要為那一刻作準備,例如狗狗開始年老,估計只剩下兩三年壽命,家長和孩子會跟牠做些什麼呢?想帶牠去海灘,就去吧!想陪牠玩什麼,便玩吧!珍惜每天相處就是最好的準備,因為可以減少寵物離去時的遺憾,這也就是正向的動力,相信自己已做好了主人的角色而無憾。

將思念變有形 放下傷感

王美玲建議,家長可以和年幼的孩子做一些形象化的事情,如一起做一本相冊記錄狗狗生活點滴,或把想說的話以放風箏形式告訴給「天上」的寵物知道,把無形的思念有形地表示出來,也是把傷感「放下」的方法。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177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