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專家:應對兒子每事問 家長打蛇隨棍上(2-8歲)

文章日期:2018年02月20日

【明報專訊】問:兒子是個6歲的「每事問」,小朋友好奇和發問是好事,但他的提問實在太多,生活每個細節都可成為發問題材,例如他問:為什麼這麼快到星期三?為什麼今天吃牛肉?為什麼爸爸用綠色水杯,媽媽用藍色?每天都問幾十條問題,我難免感到煩躁。我應制止他還是逐一回答?又應如何教他問合適的問題?

答:小朋友每事問的原因可大致分成三類。第一類是出於好奇心,對很多事物都感到興趣。孩子好奇心旺盛的時候,學習動機也最高,所以家長不宜制止他發問,反而可欣賞他有很強的洞察力。如果家長懂得回答其問題,不妨直接講出答案;如果家長不懂回答,就可以跟他一起上網、看書,尋找答案。

第二類是出於困擾,發問背後,孩子隨時有多一重的心事。例如爸爸用綠色水杯,媽媽用藍色,這看似無關重要,但可能孩子想跟爸爸用同一隻顏色,或者想全家用同一隻色,才能令他有家的感覺。另一個常見例子是,孩子會問爸媽:為什麼同學有漂亮的文具?隱含的意思是對「人有我無」感到不快。

孩子有困擾時,未必直接用言語表達到,只能提出問題,再由家長推測。但為免猜錯,家長可先反問孩子:為什麼你提出這個問題?慢慢引導他說出真正想法。

孩子用提問來引家長注意

第三類是要引人注意。家長可留意孩子提問的時機,若他們總是在家長最忙的時候跑來問問題,有很大可能是因為他們覺得被忽略,想用提問來吸引家長注意力。在有多於一個孩子的家庭裏,這情况尤其常見,家長就應檢視一下,自己有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平日他做出好行為時,有沒有給予欣賞與鼓勵?

個案中的家長提到,孩子的問題太多時,難免會感到煩躁。我可以理解家長的心情,但注意不要敷衍地回應,甚或責備孩子提問,否則可能會造成幾個惡果——首先是抑壓了好奇心,繼而影響學習動機;其次是驅使他們自行找答案,在網上不小心搜尋了不正確的資訊;最後是打擊親子關係。

家長應對孩子提問,秘訣是「打蛇隨棍上」。假設孩子問一些看起來沒有答案的問題,如「月亮為什麼是黃色?」家長除了一起找答案,還可以跟他們一同天馬行空,想像月球上的面貌,間接促進創意思維發展。而孩子的問題是出於困擾,如因「人有我無」而不快時,家長可順勢作出教導,教他不要貪圖別人有的東西。

當然有些場合不適合發問,例如環境很安靜或者正參與宴會等。家長不用即時給予回應,只需在事後解答孩子的問題;同時要教導孩子,下次提問前要顧及周遭環境,學習禮貌和尊重。

資料提供:慈慧幼苗中心教育主任、資深註冊社工李淑輝

歡迎讀者將問題電郵至happypama@mingpao.com,或傳真至2898 2537

文:李樂嘉、唐蔚霖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178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