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Focus.編者話﹕扭轉「一試定生死」困局

文章日期:2018年04月10日

【明報專訊】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近日公布了一項關於中學生精神健康和自殺問題的調查,結果叫人擔憂又唏噓。社聯去年向全港駐中學社工發出問卷,收回419份,覆蓋率達九成。受訪社工在2016至17學年,合共跟進了29,726宗個案,當中約兩成即5945宗屬「情緒/精神健康」問題,意指持續出現暴躁、反叛、易哭或情緒波動而影響日常生活的個案;另約8%、共2321宗個案屬「自殺」問題,即曾有自殺念頭、計劃或行為的個案。

調查又發現,第一派位組別(Band 1)的中學生在自殺問題個案中,所佔比率較Band 2、3學生高。分析認為,Band 1學生對自己要求高,教師、家長對他們的期望亦大,不少學生更坦言「除讀書外不知還有什麼出路,但拚命讀書又不知其意義何在」。社聯因此建議政府加派人手,長遠把中學「一校一社工」加至一校兩名社工,以加強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

究竟中學生的讀書壓力為何這麼大?DSE肯定是元兇之一。踏進中學階段,每個學生只朝着一個目標進發——考好DSE、考入大學!在香港,能否入讀大學,幾乎完全取決於DSE成績,而現今社會沒有大學學位的年輕人愈來愈難立足,在這種「一試定生死」的情况下,又怎能叫芸芸學子放輕鬆呢?

借鏡海外 增升大學途徑

事實上,很多海外大學都有較多申請途徑,校方只要求申請人應考至少一個標準公開試,再遞交中學校內成績、推薦信、撰寫個人陳述等,這些做法,香港可仿效嗎?香港學生若選擇以公開試如IB、SAT、ACT等成績報考本地大學,學額可否與DSE看齊?當進入本地大學的途徑多了、DSE不再是唯一時,中學生的壓力才有望紓緩。否則,困局一日存在,就算「一校十社工」、「一校二十社工」亦無濟於事。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185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