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家庭:滴眼藥水沒改善 小孩常眨眼 抽動症作怪

文章日期:2018年04月24日

【明報專訊】小朋友時常眨眼聳肩,家長可能以為只是頑皮搗蛋或「壞習慣」;又或當作眼敏感導致「眼痕」,不停滴眼藥水又沒半點改善。

眼科專科醫生指出,這或與抽動症有關,家長應帶小朋友及早求醫,找出眨眼原因。

文︰伍詠茵

圖︰資料圖片

小朋友不停地眨眼,原因有很多,最普遍是「眼痕」,但亦可以與抽動症有關。

抽動症有不同分類,有暫時性的,亦有持續性的,有少數案例可能是妥瑞症。據國際統計,有一成小朋友患抽動症,大多於10歲前患病。

眼科專科醫生高震宇指出,間歇性抽動症,病徵少於一年,患者重複性大力眨眼,像有「心癮」似的,其他徵狀包括眼睛及臉部肌肉不由自主地抽動、雙眼重複性大力做斜視行為等。此外,患者或會同時有聳肩等動作,有些更會不由自主發出清喉嚨聲,令家長擔心小朋友是否患眼疾或神經系疾病,擔心病情會伸延至長大成人。

高震宇指出,有研究跟進患者6年,四成患者徵狀斷斷續續出現,但徵狀會愈來愈少,不會影響生活;三至四成患者會慢慢痊癒;兩至三成則可能同時有聳肩、側頭等其他徵狀,情况並無太大改善,甚至影響社交,但這病並不會影響視力及智能。

不少家長誤以為小朋友「眼痕」,為他們滴眼藥水;有些則誤會是小朋友惡作劇,所以不時加以責罵。不過,這病或與基因有關,以致神經傳遞出現謬誤,使患者肌肉不由自主地抽動;亦有人發現患有強迫症、抑鬱傾向的小朋友病發率較高。高震宇說:「大部分原因未能確定,小部分懷疑與遺傳基因和大腦傳訊功能有關。壓力和焦慮亦有時會觸發病徵。」亦有研究指抽動症患者將來有抑鬱、過度活躍的比率較高。

勿計算眨眼次數 免弄巧成拙

若小朋友持續一星期有上述徵狀便須求醫。高震宇指出,醫生會先了解病歷,並透過顯微鏡檢查,主要看看雙眼有否發炎或過敏,亦會了解小朋友有沒有過敏史、皮膚病等,以排除因過敏而引起的眼疾。另外醫生亦會觀察小朋友有否上述抽動症徵狀。「通常『眼痕』會使雙眼通紅,小朋友亦會不時揉眼。患抽動症患者雖不時眨眼,但其實沒有『眼痕』,只是不自覺地眨眼,所以醫生不難確診。」

若懷疑是抽動症,醫生通常會與家長傾談,了解小朋友發病原因。因為未能完全排除「眼痕」因素,所以

會先處方簡單的抗敏或滋潤眼睛藥物,並預先告知家長藥物未必有效,但鼓勵他們告訴小朋友滴眼藥水情况會好轉。當簡單療程無效時便可確診患病。

另外醫生會建議家長不要在小朋友面前計算眨眼次數,更不要在他們每次眨眼時作出「提醒」,以免弄巧成拙。

曾有家長帶同兒子前來求醫。父母教育水平高,兒子IQ亦高。媽媽表現得非常緊張,每當看見兒子不停眨眼便哭成淚人。不過媽媽發現,他們一家外遊時,兒子卻沒有不停眨眼。其後與媽媽傾談後,估計他眨眼是因為不想令父母失望,要求自己做No.1而太大壓力,導致患病。

或源於壓力 學懂放鬆心情

高醫生表示,若發現患病源於壓力,學懂放鬆相當重要。若情况依舊,醫生便會轉介患者見兒科醫生和輔導,極端情况下可能要服用減低多巴胺(dopamine) 釋出的藥物。過多或過少的多巴胺都會導致神經系統失調。

高醫生指出,孩子外遊時放鬆心情,至於日常生活,他建議父母可嘗試分散子女的注意力從而令他們放鬆,家長亦應留意自己會否給子女太大壓力。正面一點想,這可能是因禍得福,若小朋友長期在壓力下成長,長大成人後可能壓力「爆煲」。因為這些小毛病而使家長更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可能反而是一件好事。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187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