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雞媽媽:膠片蒸烏頭

文章日期:2018年05月01日

【明報專訊】凍烏頭魚是我家兩小的最愛,他們「品味獨特」,尤其喜歡雪凍了的烏頭,儘管叫它「烏頭雪糕」;這其實也是媽媽最愛,因為做法實在太簡單,把魚洗淨蒸熟放涼推入冰格就是,失敗率極低,即使地獄廚神如我也輕易贏取掌聲,享受難得的成功感。

六成野生烏頭含微塑膠

問題是,如果告訴孩子,碟上的烏頭還有令人意想不到的配料,會倒胃口嗎?綠色和平推出一條影片,在鏡頭下切開烏頭魚身,檢出PP和PE等微膠粒,估計來自即棄塑膠產品和餐具。影片回應去年香港教育大學的調查結果,後者發現六成野生烏頭樣本含微塑膠,平均每條有4.3塊碎片,最多的一條有80塊。

我們不會莫名其妙得啃下一個膠袋,可是一頓便飯一條鮮魚,圍坐餐桌的各位卻可能吃下80片膠,真叫人皺眉。相對於瘦得皮包骨的北極熊,該更令人感覺埋身吧?可是膠樽水依然賣得成行成市,街市很多人依然在身上掛滿紅的白的即棄塑膠袋。

我還留意到一種有趣的說話方式:你支持環保?那麼你為什麼還用廁紙?為什麼還用保險套?為什麼還生孩子……你確定這是香港的膠嗎?為什麼不罵人家卻來挑剔我們?膠袋是最便宜的選擇,環保還不只是中產的玩意……?

這些詰問有真實的怨氣;生活已經難,大環境也着實令人無力。可是,為了自己和孩子不必在餐桌上啃膠飲膠,請事必要跳出這種零和框架——別人做不好,不等於自己「攞正牌」什麼也不做;暫時做不到最好,不必恥笑努力實踐的人;律己以嚴的深綠朋友,也請容許我們用不同的步伐追趕上來。畢竟我們依賴同一個星球生存,需要的不是更多敵人。

少用膠袋比想像中容易

抱歉我離深綠仍然有點遠,但最近重掌家頭細務,發現少用膠袋比想像中容易,還省了錢,不只是中產玩意。譬如說,煮飯有很多簡單方式,地獄廚神也可以半句鐘有飯開,如是者減少外吃/外賣,已經省去大量即棄飯盒和餐具了。廚房常備一式三個上街市用的環保袋,分別用來盛肉、盛菜和盛水果;帶一個可重用的大膠盒去買肉,選最簡單的,不要挑盒蓋四邊有扣的款式,方便自己掛上一身菜肉後,在肉枱前仍然可以游刃有餘地蓋上盒子。用盒還有一個方便,就是可以直接加調味醃肉,不必又要拆膠袋換盤子。

多去街市少去超市

還有一點:多去街市少去超市,減廢效果立竿見影。因為即使你自備環保袋,光顧超市後,還是免不了帶走大量膠盤透明袋等預先包裝。何况街市小舖往往更有人情味,中年傻師奶如我,逛街市偶爾賺得一句「阿妹,今晚食乜餸?」無價。

作者簡介: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作品包括《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流眼淚》(合著)

文﹕蘇美智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188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