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職爸爸:誰是教科書的真正作者

文章日期:2018年05月01日

【明報專訊】周國平大約這樣說過:有些書表面像書,其實不是書,正如許多人只是表面像人而已。教科書,雖有書之名,但對許多人來說,教科書不是書。教科書更像一種工具,偏偏這種工具,對許多「用家」而言,用的時候不會帶來樂趣和方便,只會帶來許多年後「不想回憶,未敢忘記」的痛苦。

教科書是一種把人磨成「部件」的工具,真正的用家,其實不是學生,而是掌權者。掌權者喜歡操控教科書,給教科書定下一套「標準」,因為他們相信,大家(很可能撇除了掌權者自己)都會受到教科書影響,而教科書可以令大家想法一致,而大家想法一致是「好」的。於是,在獨裁國家,教科書千錘百煉,別有懷抱。在北韓,數學教科書連計算加減題,也要強調姓金的領袖年輕時擊落了多少架敵國戰機。

香港教科書的「審查制度」

教科書頭上頂着一圈光環,神聖不可侵犯。

香港的教科書,有人為操控的痕迹嗎?記得我在女兒六歲升小學時,忽然對香港的教科書產生興趣,於是採訪了許多人,想了解「一本教科書如何誕生」,結果寫了近萬字報道。大略而言,教科書的源頭是香港的課程指引,那是香港大部分教科書的「天書」。負責編訂指引的,是獨立諮詢組織「課程發展議會」,委員由政府委任。「課程發展議會」之下設科目委員會,由教育局找來科目專家、學者、教師提供意見,再由公務員撰寫成詳細的課程指引,這份「吸納了專家意見」的指引,在邀請全港學校相關科目教師出席諮詢大會後,變成了正式的課程綱要。教科書出版商招聘的作者(不少是有關科目之資深教師)可據之寫成課本,經編輯修改,再交教育局評審。教育局評審分為「可列入教育局適用書目表」和「不可列入教育局適用書目表」。

教育局回覆我當日的查詢時表示:「政府向來不會主動評審課本,但出版商如想將課本列入教育局的適用書目表中,則可將課本送教育局評審。評審原則是課本必須切合課程綱要的要求。」意思是政府做的,只是頒發「優質」蓋印,而不是審查。

災難與災難之間的競賽

看過以上出版流程,大家有什麼想法?我的想法是,雖說政府不強制送審,但因為決定採用哪間出版社的教科書,多由各間學校校長決定,而學校不依教育局「適用書目」選書者絕無僅有,出版若不能通過當局評審,大半年的籌備約稿編寫,付諸東流,血本無歸,形同災難。顯而易見,整個評審制度,是一種名義沒有但「其實有之」的審查。

可是,誰知道一本教科書的源頭——課程指引,是誰制定的?誰能告訴我一個真名實姓呢?指引完全沒有註明編寫者,政府的理由是「太多人參與」。沒有人可以告訴我,誰應該獲獎,誰應該道歉。

想起科幻小說鼻祖H.G. Wells的話:「未來將是教育與災難之間的競賽。」問題是,當教育本身變成了災難,未來,就只能變成災難和災難之間的競賽。

作者簡介:資深新聞工作者,曾採訪多個「第三世界」國家,卻認為自己的家更值得探索。現為全職爸爸,兼全職寫字人。有時是悠閒的半職寫字人和忙碌的半職爸爸

文﹕張帝莊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188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